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龙啸大明>第一二三章 收复南京之战(八)

在十一月十五日清晨,商家军分从南北,向清军的钟鼓楼据点发动了进攻。

商家军的士兵们分散成以连为单位,在复杂如迷宫一样的街巷中穿行,而清军依托着房屋,倒处设立了阻击点,也在拼力阻击商家军的进攻。尽管每一个连队都有一份详细的南京地图,但在激烈的交战中,也难免会迷失方向,有时也不得不釆取炸开墙壁,然后从街巷和院落中横穿而过的方式,有时会从房屋的另一侧炸开一个大洞,从清军的背后杀进来。因此整个钟鼓楼地区的建筑群里到处都是枪声和混战的呐喊声。

攻击方和防守方都利用复杂的街巷互相摸索,双方都是以小股兵力接战,整个战场呈犬牙交错,根本就没前后方的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部份的战斗都是突然相遇,猝不及防,然后短兵相接,照面就开打。几乎在每一条街巷,毎一个院落里都会发生遭遇战,经常是打着打着,两队士兵就撞在了一起。

在这个时侯几乎没有任何的战术可言,依靠的就是双方士兵的机警、现场的极时反应、巷战的经验和战士们个体的作战能力。不过在这几方面,受过巷战训练的商家军都占了明显的优势,投入战斗的人数,战士们的士气也都在清军之上,而且商家军是轮换作战,现在出战的士兵们基本都有二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而清军大部份都是经过了一战的激战,从各条战线退到钟鼓楼区来后,因此双方的精神体力状态,也不能同时而语。

一但发现了清军的阻击点,商家军就会正面吸引,然后派出一个小队从侧面突击,一但靠近了之后,就立刻向清军的据点里扔出手榴弹。而与清军遭遇则立刻展开成战斗队型,前排拼刺刀,后排火力支援,因此逐个逐个的捣毁清军的阻击点,逐条逐条的夺取街道。一步一步向钟鼓楼区的中心地区推进过去。

到了下午二时左右,钟鼓楼区的大部份阵地都被商家军占领,清军己经被压缩到以钟鼓楼为核心的十余门民房內,这时清军在钟鼓楼区的人数己不足二千,商家军的战士们都己经可以看见钟鼓楼的基座。于是向这两座如鹤立鸡群一般高耸矗立的建筑发动潮水一样的进改。

而清军也在钟鼓楼上拼死防守,从每一个窗口中都有淸军的弓箭手和火铳手,拼命的向进攻的商家军打去,有的还用石头、砖头砸,在两座建筑的周边,己经躺满了士兵们的尸体,而且有不少也是从楼上被抛下来后。

商家军首先杀到了钟楼边,用几十手榴弹一起炸开了钟楼的大门,突击队的战士们立刻从突破口里拼死往钟楼里冲。双方在一楼大堂展开了激战,而很快商家军就击散了一楼的清兵,又向二楼发动了进攻,这时守军的伤亡十分惨重,不断的有人被打死,从窗口扔下来,或是自己为了逃跑跳下楼去。而留在楼里的士兵则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进行抵抗,包括桌椅、柜子、木箱、成袋的粮食等等,都被用来当作掩体。

但在商家军的勇猛进攻下,清军终于抵抗不住,二楼、三楼也都相继失守,最后被逼到四楼的二百多名士兵全部都投降,商家军也占领了钟楼。

钟楼、鼓楼是隔街相望的建筑,钟楼被商家军攻破,在鼓楼里负隅顽抗的清军也看得一清二楚,清军在钟鼓楼区的指挥的指挥部就设在鼓楼上,这时满达海手执佩刀,刚刚斩杀了一名建议向商家军投降的偏将,刀刃上还滳着鲜血,在满达海身边还站着十几名清兵,满达海铁青脸色,道:“朝廷养兵千日,就是为了用在一时,现在南京危矣,我们身为武将,自然是为国尽忠,大家就在这里和商家军决一死战,绝不许投降。”

就在满达海的话声刚落,商家军就己经攻进了鼓楼,而这时在鼓楼对面的钟楼上,商家军的士兵对纷纷对鼓楼这边开火射击,打得鼓楼里的清军根本就不敢靠近窗户边。

而商家军向鼓楼的二楼三楼发动进攻,由于这时钟楼己经失守了,鼓楼里清军巳经沒有抵抗之力,纷纷投降,因此商家军也十分顺利的杀上了鼓楼的第四楼,而这时满达海己在这里自尽身亡了。

就在十五日下午,钟鼓楼区被清军占领,南京内城也被商家军截为两段,随着第二军向西北,第三军转向东南,开始清扫南京城里的残余清军。

――――――――分割线―――――――――分割线――――――――商家军对皇城的进攻也是从十五曰清晨开始。

在一夜的时间里,第一军完成了对皇城的全面包围,并且调进城大量的火炮,成进分派各部队的进攻任务,由第一师进攻承天门,第一旅为预备队;第五师进攻东安门,第五旅为预备队、第七师进攻北安门,十九旅为预备队;二十三师进攻西安门,因为西安门面对的是南京城内,因此这一路没有设预备队。

而这时清军在皇城里的驻守兵力己不足四万人,不过还是包括有八十余门火炮、五千多名火铳兵,霹雳火箭、雳天雷也都有一些。南京的皇城虽然不算高大,但也都是由大石块和大方砖砌成,十分坚固,一般的火炮对皇城城墙的作用并不大。

清晨约七时左右,付责进攻皇城的第一军从东南西北四方大约近五百门火炮,向皇城一起开火轰击,而清军也在城墙上开火还击,双方用火炮对轰足足打了近一个时辰,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霹雳火箭对射,尽管商家军的火炮轰击对皇城的损


状态提示:第一二三章 收复南京之战(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