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定计2
沮授朝李忠行了一礼然后道:“主公,,我认为可以以一军出长春,一部由南向北直击高句丽都城丸都,则扶余境内的高句丽大军则必然回援,而另一部则埋伏在敌军回援之必经之路上埋伏,则我军必然全胜,此乃围魏救赵,围点打援也”。
李忠越听越高兴,暗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于是李忠说道:“大家可有不同的意见”,众人沉思了一会儿,均摇了摇头。
“好,命张郃率第二军团北上出丹东,直击丸都,命令他务必要快,命乐进率第三军团和第一军团陌刀营在长春以西高句丽北部之北乌县伏击敌人之援军,命文丑率领乌丸铁骑随我北上扶余,元晧先生和公与先生与我同行”。
众人点点头,没有异议。
“我走之后幽州之事就全靠三位先生了”,李忠看着鲁肃,田畴,田豫三人说道。
三人均是一震,连忙说道:“主公放心,我等在此恭候主公凯旋归来”。
李忠拍了拍三人的肩膀,郑重的点点头。
“好了,大家先下去准备一下吧”,“是,主公,我等告退”,李忠点点头。
不久之后,数只白鸽向北方飞去。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拓跋文拓跋武两兄弟在李忠全力的支持下,信鸽的训练已经初步完成,所以现在李忠于辽东之间都是用的信鸽联系,而这也大大提高了情报的传递速度。
而张郃乐进两人在去年就已经到了辽东,现在正屯驻在壤平城外。
两人在第二天得到了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进军高句丽,而高句丽不在现在的朝鲜半岛,而是在吉林和黑龙江境内,势力不容小觑。
第二天一大早,李忠就率领五万乌丸铁骑向北而去,大将文丑,管亥,公孙瓒随行。
由于是骑兵的缘故,所以大军行军速度非常的快,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赶到了壤平城。
辽东太守国渊和周仓,蒋奇等都出城相迎。
随即大军驻扎在城外,而李忠则带着沮授,田丰,王越和邓展还有1000铁卫来到了壤平城里。
在太守府里,李忠同国渊谈了大概有两个时辰,然后李忠便沉沉的睡了过去,这十天马不停蹄的赶路是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李忠吃完了早饭,正在后院里散步,忽然有铁卫来报说,田丰和沮授过来了,“去将二位先生叫过来”,“是,主公”,那铁卫应诺一声,然后转身离开了。
“主公”,两人来到了后院,朝李忠行了一礼。
“两位先生不必多礼”,李忠微笑道,“两位先生这么早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李忠开口问道。
“主公,张郃将军飞鸽来信说他已经率领第二军团攻破了高句丽北乌县和石城,正在向大蛇关进军”,沮授对李忠说道。
李忠听完后有些惊喜道:“当真”,沮授微笑的点了点头。
也难怪李忠如此高兴,要知道如果高句丽在丢了大蛇关的话,那丸都以西将无险可守,用不了两天的时间,幽州军便可以进军丸都(高句丽的都城)。
可是接下来沮授的一番话却是给李忠泼了一盆冷水,“主公,那大蛇关处在万山之中,易守难攻,而且关上加上从两城逃去的高句丽守军共有一万余人,纵使咱们攻下了此关也必将顺势惨重”,语气之中略显忧愁。
李忠想了想然后一脸坚定的说道:“打仗那有不死人的,只有在战场上经过生死磨砺的士兵才能够成为精锐”。
“公与先生可有什么办法减少我军伤亡?”,李忠的心毕竟不是铁打的,于是开口询问道。
沮授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
李忠有些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刚想说话,田丰却是开口替沮授解释道:“主公,据捕风传来的消息,那大蛇关高约三丈,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并且狭窄,乃是高句丽第一险关,而且在张郃将军攻破北乌石城两地有少数的士兵逃到了此关,所以想要将他们引出来并不容易”。
李忠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歉意的看了沮授一眼,然后道:“扶余境内的高句丽大军有什么消息?”。
田丰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李忠则是有些担忧,“主公也不必担心,乐进将军文物双全,想必定不会让主公失望”,田丰看出了李忠的担忧,然后开口劝慰道。
李忠则有些无奈的点点头。
扶余王都,巨石城。
扶余国王夫治一脸失望的看着堂下的官员,满脸充满了担忧和无奈,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大王”,堂下一样貌不凡,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出列道。
夫治睁开眼看了他一眼,然后有气无力的说道:“垂相(相当于丞相)有事?”,语气淡然,仿佛他要放弃了一般。
原来此人就是扶余垂相都智,他像是听出了夫治的话一般,连忙道:“大王不必担忧,微臣有一法可退高句丽大军”,语气之中充满了自信。
“你有什么办法”,夫治还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仿佛他是在听一个笑话一般,并没有放在心里。
都智听完夫治的话后,一脸的焦急,连忙道:“大王,高句丽虽然强盛,但是咱们南面的大汉朝幅员千里,人口千万,只要他们愿意帮助我们,我们就可以度过眼前的难关,说不定高句丽也会被咱们吞并”,都智的话里充满了激动,但有谁知道这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