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仙之三国>第四十四章 门阀士族

周氏是大名鼎鼎的门阀士族,也可以说是公卿家族!

而门阀士族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兼并土地,玩了命的把一块块良田买到自己名下,比如周氏便是如此,传闻偌大的舒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良田乃是周氏门下,至于庐江第一号人物太守陆康,他所在的家族大本营可是在吴郡吴县,只能算是一个客官,名下根本就没什么土地,所以说在这庐江一亩三分地上,陆康的权势或许还不如周氏!

值得一提的是必须要解释一下门阀士族的来源。

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门阀士族的苗头,只不过那时侯天下纷争不断,想要持久占据高位,并且世代公卿几乎不可能,所以虽然门阀士族已经萌芽了但没有壮大。而在两汉时期,天下一统,政治环境趋于平稳,一些个当权的官僚士大夫,便开始不满于一代为官,而是将宗亲,门客,亲朋,全部拉入了这个特殊群体,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集团。

久而久之,士大夫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就形成了一个相同于皇室结构的大家族,可不论哪个大家族都要有根基吧?如果仅仅是名而已,怎么可能长久?故而,这些士大夫便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兼并土地,雇佣佃农,囤积粮草,换取钱财,继而豢养门客,更甚至培养专属的武装力量,比如西汉后期的王莽家族便是如此。

谁都想权倾天下!

不论是哪个自诩清高,忠君忠国的士大夫,心中其实都有如同王莽一般的野望,只不过他们看到了王莽的下场,所以不敢也不能如此,而这种畸形的心态下,也就促使掌握无数钱财、粮草,富可敌国的士大夫家族兼并更多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圈养佃农,买卖婢女,然后佃农和婢女相结合,自然而然就成了世代奴户,然后身为奴隶主的门阀士族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小国王,甚至连官府都没有这些奴户的户籍!

可问题是月有阴晴月缺,自古以来就不可能有长盛不衰的家族。

一些家族因为种种原因倒下了,更有甚者被株连九族,可问题是这些大家族遗留下来的土地、佃农、家产呢?该由谁来继承?充公吗?朝廷可没有兴致来打理这些小事情,故而倒下的家族便被官员争相瓜分,可瓜分中总会产生矛盾吧?

矛盾产生不要紧,可土地需要耕种,佃农需要口粮,如果产生了一块有争议的土地,那么也就代表谁也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耕种了,那么有着奴户的佃农该怎么办?活生生饿死吗?不可能!他们只能找一个活下去的方法,其中有些人选择了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其他大户,也有人深入大山,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但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反抗这个社会体系的团体当中。

比如两汉时期每代帝王都频繁出现的叛乱,大部分的根源都在门阀士族。

当然,也有外族屡屡侵犯汉土的原因,汉代是一个英雄主义的年代,哪怕再昏庸和荒唐的帝王,也不会以泱泱大国的身份向一些小邦乞和,故而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些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抽调了各地的青壮,使得农田荒废,以及每次战争为数惊人的军费,军费来自哪里?当然也是任劳任怨,任人鱼肉的大汉百姓!

百姓苦啊!

任何朝代,百姓都有被称为蚁民。

他们就是一群生活着社会最低层的蚂蚁,没有主权,没有自我,只有等到彻底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站出来反抗!

黄巾之乱虽然有张角以神灵蛊惑的原因,可难道不也是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意愿吗?要知道,黄巾军可是出了名的越打越多,往往攻占一个县城后,他们的军队就会呈现数倍的增长,问题是这些多出来的军队甚至超过了县城的在册人口,那么这些凭白出现的来自哪里呢?

当然是门阀士族名下的佃农和奴户!

据某本野史记载,东汉中期有口多达五千六百万,逐年减少,至汉灵帝时期不过四千多万口,这其中消失的一千多万人若真都是被天灾人祸所害,那历史上为何记载寥寥?唯一的可能只有是门阀士族加快了兼并土地的脚步,将一些良民当做战犯充为奴籍,继而脱离朝廷可征赋税的范畴,自然而然这些奴户也就成了门阀士族的私有物,使得大汉人口大为锐减,朝廷赋税一年不如一年,当然这其中也有当权者昏聩的原因。

而在某些专业人士看来,东汉时期的人口若算上躲入深山逃避官府苛捐杂税的野民,以及门阀士族、绅士富户的私丁,那么总人数至少在八千万以上甚至更多!哪怕这不是真实的数据也相差无几,而且可以从侧面的体现出土地兼并可以说是真正推动了汉王朝灭亡的第一要素!

话题扯远了,夏玄和孙乾在周忠的亲自相迎下走入周府。

周府占地上百亩,可以说小半个舒县城的土地都属于周氏名下,一座座亭台楼宇修建的堪比王宫一般奢华,仅仅服侍的下人少说也有上千。走入周府的孙乾好像并没有什么意外,他已经见惯了大世面,但夏玄不同,他感觉自己完全是刘姥姥进了大庄园,看什么都稀奇!

而周瑜见得夏玄这幅模样,则是在旁连连嘲讽,言语尤其犀利,他好像就是看不爽夏玄。夏玄为此很头疼,要知道他可是万分希望拐走未来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啊,奈何时不待我,眼下这情况,别说让周瑜对他有什么好感了,别记恨上了就成!

进入周府大堂,周忠高坐上首,让下人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门阀士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