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银河纪之起源>第十二章 对弈(上)

“老爸,找我有什么事?该不会是无聊得找我喝茶聊天吧?咦……”

徐羲和进到书房后,发现自己的老爸和以往一个样正在摆弄着那一套茶具,但是在茶几的一旁却分明已经摆好了一副象棋。

难道今天是来了兴致要找我下象棋?

“我看你整天没事干,来陪老爸下两盘象棋吧。”

“蓝瘦,香菇。谁整天闲的没事干了?一天六小时的训练量我可是实打实的做完了。那像你天天在泡茶,喝茶。”听到老爸如此“诬赖”自己,徐羲和翻了一个白眼幽幽地回应道。

“蓝瘦?香菇?什么意思?我记得你老妈今晚没有做这种菜啊?儿子,你不会是饿着了吧?”

“没……没……没有什么意思,说了你也不懂。早点下完棋,早点去玩。”徐羲和听到老爸的疑问,赶紧打了个哈哈过去。

所谓象棋,亦作“象碁”,是华夏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属于二人对抗型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便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由于两个世纪前的孔子学院的大红大火而再次风靡世界,与西洋棋,旭日帝国的将棋以及华夏的另一棋——围棋并列为世界四大棋。而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华夏的古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中军帐——九宫之位、士位,而文官即华夏象棋的象、相,其不许过河。武将也就是车、马、炮,士兵等。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

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在华夏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而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象征着中军帐。

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在华夏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华夏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华夏象棋最能体现华夏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华夏象棋不同于西洋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华夏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

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华夏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话不多说两人就坐后,明显是老爸让羲和先手。

羲和这边是执帅控兵红方。

“老爸,承让了。兵五进一!”

啪——

棋子所在棋盘上发出了脆耳的声响。

这盘象棋是用黄花梨做的?材质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对弈(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