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崛起>362.第362章 南非鏖战

就在王子准备挖奥匈的墙脚的时候,布尔人和美国人正在南非奋力的挥动着锄头挖大英帝国的墙脚,然而大英帝国的墙脚岂是那么好挖的?布尔人只不过在战争前期拥有一定的优势而已,利用兵力优势,以及充分的准备,布尔大军在克鲁格的指挥下成功的将整个东开普地区纳入到自己的掌控之中,几十万荷兰后裔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东开普地区的并入为布尔人提供了继续的人员和资金,别的不说,单纯可动员的人数基础就扩大了一倍多!而英军在东开普的仓库、物资、基础设施也被布尔人顺势接手,强大的布尔军团虽然最终没有攻下德班,但是此时这个港口也被战火打成一片白地,即使英国人依然占领这里,想要将其变成一个进攻布尔人的桥头堡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

但是真正动员起来的英国人还是给了布尔人巨大的压力,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如果按照历史的话,布尔人此时已经丧失了大兵团正面死磕的能力,战争的模式将从正规战争变成“治安战”但是此时,兵锋正盛的布尔人在获得了巴伐利亚的武器和美国人的支援后,正在一个叫布隆方丹的地方和英军对峙......。

这里是布尔共和国的南大门,同时也是进出布尔人的重要铁路线交汇点。如果英国人拿下了这个地方,那么他们就可以以此为基地,沿着铁路线直捣约翰内斯堡,甚至是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一举解决这场战争,而如果布尔人卡着这个关键点,那么失去了铁路的英国人部队机动成本将大增,毕竟,如果没有火车的话,那么所有英军的装备、补给都只能用马匹运输,而一支大军想要穿过半个南非去约翰内斯堡显然十分困难!

英国人用半年时间集中起来的2万英国本土英军和5000澳大利亚部队以及1.5万的印度军团在这里和2.7万的布尔人对峙,克鲁格不但将最精锐的德兰士瓦第一师集中在这里,同时还有美国人的炮兵和奥兰治的精锐部队。双方的交战形势被迫转为了阵地战。

英国人有人数和火力优势,但是奈何是进攻方,而对方拥有地形优势,并且背靠自己的祖国,物资补给和人员补充都十分容易。于是两支军队就像愤怒的公牛一般较力。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平稳的战场下隐藏着致命的危机,按照卡里普特给布尔人制定的计划,在将东开普地区拿下之后就应该迅速将主力集中起来向英军腹地推进,不管能占领多少地方,至少要把整个南非的交通体系、物资仓库和重要运输中枢彻底摧毁,然而,克鲁格的行动终究是慢了一些。

在东开普已经到手的情况下,克鲁格为了尽可能的扩大“未来布尔共和国”的领土面积,甚至将宝贵的军力用在了西面的贝专纳兰(后世的博茨瓦纳)和北面的南罗德尼亚。布尔军团人数本来就不多,将部队分散开之后自然失去了兵力优势,当克鲁格意识到自己的将宝贵的兵力用在了并不需要的地方之后,重新集中起来准备南下的时候,英国人已经集中了大量的部队,从开普敦出发顺着铁路线向布尔共和国杀去!

在半年的时间里,英国人调集了10万人的部队,以及多达3万的牲畜,其中光骡子就订购了1.2万头,还组建了30个牛车运输连,每个连有牛车100辆。但是即使这样,面对已经被布尔人破坏的交通网,英国人在布隆方丹能部署4万人已经达到了运输的极限。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还不敢发动攻势,因为他们计算过,一旦发动大规模攻势,先不说能不能攻破对方的阵地,单纯进攻时消耗的弹药就不是现在英军可以承受的。“最多3天时间,我们就可以打光后勤部队运输了半个多月的弹药,如果进攻失败,那么我们连防守都很成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弹药几乎都是从开普敦、东伦敦以及伊丽莎白港运过来,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港口都有400英里以上!而且这些铁路还是时断时续的!”英军总司令罗伯茨勋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英军的补给困境可见一斑。

当然,布尔人这边同样不轻松,除了粮食可以旧地征集之外,布尔人的武器运输道路比英国人更加遥远,从德国运来的武器装备将首先到达现在已经变成德国殖民地的德属莫桑比克,然后才能通过漫长的运输线运往前线,不过好在,没有人破坏布尔人的交通线,铁路运输还算畅通,虽然远一些,但是后勤补给压力不大。部队吃穿住用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但是这种相持战让布尔人本身就有些吃不消。对手是一个帝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敌国!和它比消耗那不是找死吗?对于英国人来说暂时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本身就是胜利!在给英国人几个月的时间,英国人可以再调集10万大军进入南非,到时候,布尔人拿什么和英国人刚正面?

“英国人的布隆方丹的部队防御有余进取不足,而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将这个补给线掐削弱的话,那么当对方的物资储存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只需要消耗一下,然后一轮猛烈的攻击就可以获得突破。随后南下,在英国人集中起更强大的军团之前将其击溃。我们必须发挥机动优势,将战火烧到英国人后方去!”潘兴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直言不违的说道。

想法很不错,但是想要实施却很困难,英国人在南非的兵力已经有了10万人!除了正面的4万人之外


状态提示:362.第362章 南非鏖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