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乱清>第三十四章 奉献版籍

攻占了小郡之后,轩军并未马上向山口城进军,而是在小郡休整了一天。本来,并非所有部队都参加了谷口之战;对鹫飏岭的攻击,步兵的作战强度也不是很大。因此,轩军完全有余力不在小郡停歇,连续进军,攻取山口城后再做休整。

如果动作够快,很有可能就在山口城将毛利敬亲等一网成擒,结束第二次长州征伐。

有将领提出了这一点,关卓凡面带微笑,说道:“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必逼得那么紧?也让人家喘一口气嘛。”

大伙儿愕然,不晓得贝子爷肚子里卖什么药,只好先“休整”一天。

从军事层面说,在陆地上,长州藩现已失去了对轩军的抵抗能力。长州藩现存唯一的一支成建制的野战部队,就是伊藤俊辅和井上馨的艺州口部队,这支部队除了人数太少——只有一千人外,处境还极其尴尬。

小郡和山口失陷之后,伊藤博文部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轩军,但该部因为要和艺州藩内的幕府军队对峙,虽然中国人的枪口已经瞄准了自己的后脑勺,却是一动也不能动。这支部队成了轩军的俎上鱼肉,想什么时候剁就什么时候剁。

现在嘛,还没到剁的时候,我还得指望他们替我挡住幕府的军队呢。

挡住幕府的军队?

是的。

总之,现在还没到掐死长州藩的时候,关卓凡要利用“最后的长州藩”,达成更大、更重要的战略目的。

毛利敬亲和世子毛利纯元,利用这宝贵的一天时间,在五百藩府亲兵的护卫下,及时撤出了山口城,翻越中国山脉,逃往荻城。

接到小郡战败的消息后,毛利敬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释放高杉晋作。并带着他一起撤向荻城。

临行前,毛利敬亲接受了高杉晋作的劝谏,没有按“惯例”在城内放火。

轩军顺利进入山口城,一路上没有遭到任何阻碍和袭击。

山口城的“城下町”前面,几位长州藩的低级官吏,各抱着一摞文书,躬身肃立。

日本的城市构造。和中国的大不一样。城市的中心是领主居住的城堡,领主直属的武士和重要的工商业者。被要求集中在城下居住,形成“城下町”,为城市的行政、经济、交通中心,并以此为基扩展开去,形成整个城市。

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城郭城市,多为城墙包裹着整个城市,但日本的城市,只有城下町中领主居住的城堡才有城墙保护。

这种格局,和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采邑制度颇为相似。

究其竟。是日本小,藩国更小,人口少,经济规模有限,既不需要、也没有能力修筑中国那种城墙,对整个城市进行围护。

不过,江户幕府中期以后。藩主都另建藩邸,平时并不住在城下町的城堡内,只有战时,才会举家迁入城堡。

城下町前的几个长州藩官吏,声称奉命在此恭迎天朝大军,并献上“版籍”。以示“臣顺”。

“版”即“版图”,即土地;“籍”即户籍,即人口,这几位——“版籍”,乃是长州藩全藩的土地、人口资料。

这可了不得。“版籍”这个东西是人家多少代累积下来的统计资料,真正算是“统治基础”,就算你把长州藩全灭了。也未必拿得到这个东西。

原时空日本搞的“奉还版籍”,是在幕府覆亡、明治政府成立之后的第二年,是取消藩政、建立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嗯,那是明治二年,即1869年,怎么,长州藩打算提前四年玩这一套?

“版籍”被送到了关卓凡那儿,徐四霖认真翻看了,不像是假的。

又向几位长州藩吏反复问讯了,确定了一点:这个“版籍”,不是给幕府的,甚至也不也是献给天皇的,而是献给“天朝”的——就是说,是给中国的。

这是要赤裸裸地“脱日入中”啊。

这个情况,颇出乎关卓凡的意料。

这应该是出于高杉晋作的谋划。

关卓凡不会以为长州藩全然真心实意,其主要目的不难看清:先求谋脱大难,不计其余,或者说,这其实是一个缓兵之计,为实施挽救长州藩的其他行动,争取时间。

同时,这一招多少也会有离间中国和幕府的作用。

不过,既然长州藩的“版籍”都端出来了,也不会是完全的耍花枪,如果其他的路都被堵死了,不得已求其次,向中国臣服,“脱日入中”,总好过身死、祀绝、藩灭。

也比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虾夷地好。

换一个主子而已嘛。

这个时代的日本,国家、民族意识,毕竟还在萌芽状态,不论是长州藩的高杉晋作,还是萨摩藩的西乡隆盛,首先考虑的,是本藩的利益,而不是“日本”的利益。像坂本龙马那样,有明确的“日本优先”意识的人,还很少。

所以,“脱日入中”,固然别扭,但这个心理障碍,并非完全不可逾越。

这个计划乍一看异想天开。长州藩不是什么“离岛”,而是日本本州的一部分,中日之间又隔着大海,很难想象中国能够隔洋越海,直接领有日本本土这么大一片土地。

会衍生出无数的问题,牵扯相当多的精力。毕竟,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自我发展。

不过,也没有必要现在就把这条路子封死,不是还有什么“托管”、“租借”嘛。

关卓凡决定,把高杉晋作的这个异想天开,作为分裂日本的选择之一,暂时“另存”——先不做任何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奉献版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