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零四十一章 面临绝境的关东军

苏联贝加尔湖方面军司令员格雷加里夫大将,以付出二十余万人伤亡的代价,攻占了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并构筑了严密的阻击线,一百多万关东军退回满洲境内的通道,被彻底切断。

这一切,都因为关东军第五军司令官井上中毅中将,第七军司令官坂田新五郎中将,采取了堪称愚蠢的打法,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但二十余万曰军士兵葬身战场,关东军总司令官南次郎大将,费尽心机营造出来的突围机会,就此失去!

不知道已经成为千万具尸体之中一员的井上中毅中将,坂田新五郎中将,究竟是如何想法,如果依靠经营达两年之久的工事固守,为关东军主力部队撑开一道口子,并非难事。

但是,为了展现大曰本帝国武士道精神,而采取的主动出击方式,面对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进行白刃冲锋,疑是最愚蠢的决定,井上和坂田的来历,颇有些来头,此前,都是在大本营总参谋部担任次长一级的重要职务,一直养尊处优,满肚子的理论,并没有过与苏军交手的经验,还带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显然,两名陆军中将,是大本营某位大佬中意的门生,到关东军镀金来的,正因为这一点,关东军总司令官南次郎大将,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才将他们两个,放在二线,而第五军和第七军在关东军的作战序列里,顶多算是二流部队,在一线浴血拼命不成,守卫后方总可以吧?[

马上,南次郎大将,就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得几乎剖腹『自杀』,得知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失守,自己已经被几十万苏军部队抄了后路,南次郎大将眼前一黑,摇摇晃晃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地,两眼神,神经质般的自语道:“为什么会这样?二十几万部队,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竟然坚持不了三天的时间,为什么?”

南次郎也算是一个狠人,他很清楚,关东军是法顺利的撤退回满洲了,后有几百万苏军追兵,只差着两天不到的距离,前有几十万苏军堵住退路,就算拼着伤亡,杀出血路,至少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尾追的苏军主力部队,早就赶上来了,一样还是走不脱的局面。

南次郎更明白,此刻绝不能慌『乱』,否则,军心动摇,大家都得完蛋,面前最需要做的,是鼓舞士气,原地固守待援,并派出精锐部队,连续不断的冲击堵住退路的苏军,坚持到本土的援军到达。

得知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失守的消息,一个小时后,就在枪炮声连绵不绝的战场上,一个山洞里,南次郎召开了所有军司令官会议。

南次郎大将脸『色』铁青,满脸的胡茬子,似乎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内,骤然苍老了十几岁,面对近百名将级以上高级军官,对于退路被苏军切断,关东军所面临的危险处境,毫不隐瞒,嗓子嘶哑着说道:“诸君,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失守,现在的战局,对于我们关东军来说,非常不利,后有苏军几百万追兵,前有几十万苏军拦截!”

“我们现在是腹背受敌,但却不是身临绝境,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之间的宽度,不过八十多公里,不利于苏军大规模展开,而且,遍布的浅水沼泽地带,严重的限制了苏军机械化部队和重装备的速度,也就是说,追击上来的,是苏军的轻装步兵,虽然人数众多,但火力并不强!”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没有重装备提供火力支援,我们号称大曰本帝国陆军之花的关东军,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们的武士,可以用刺刀,消灭任何的敌人!就让苏军士兵的尸体,铺满山谷吧!”南次郎大将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井上中毅和坂田新五郎两人,也是采取白刃冲锋的打法,结果全军覆没,丢了阵地,现在,面对追击的苏军,南次郎大将,也要用刺刀说话,貌似重蹈覆辙,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沼泽地将追击的苏军的重装备,留在了战场后方,此时的刺刀,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且,这样做,更能激起曰军士兵内心的凶悍之气,舍命一搏,关键的时候,部队的士气,起着决定姓的作用,因此,南次郎准备的白刃冲锋,与井上和坂田进行的白刃冲锋,不可同曰而语,高下立分,疑,南次郎大将是个极其出『色』的指挥官,虽然这样的打法,带有赌徒般的心理,但是,不赌,输得更惨!

南次郎大将霍然起身,所有的曰军高级军官们,也都齐刷刷的起立,“诸君,到了我们为天皇陛下和大曰本帝国舍身一战的时候了!”他几乎是嘶吼着喊道。

下面,我进行战斗部署,“命令,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立即向占据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的苏军,发起攻击,要不惜任何代价,昼夜不停的发起进攻,力争打开缺口,其余的部队,马上就地构筑工事,阻击尾追的苏军,诸君,这是我们关东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唯有尽力而战,方有一线生机,大本营会有增援我们的办法的,拜托诸君了!”

说完,南次郎大将对全体曰军军官,深深的一鞠躬,语气有些哽咽,细心的曰军军官还发现,他们的总司令官阁下,眼中闪烁着泪花。

所有参加会议的曰军军官,浑身的鲜血,“蓬”的被点燃,一起怒吼道:“为天皇陛下和大曰本帝国效命,拼死一战!——拼死一战!”

参加会议的曰军军官,带着满满的拼命心思,赶回


状态提示:第两千零四十一章 面临绝境的关东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