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九百六十四章 日军第四十师团的覆灭

六月十七日凌晨,停留在艾文霍、博鳌敦和亚拉腊一带,长达一天半之久的日军第四十师团、第四十三师团和第四十五师团,终于为了日本驻澳洲军司令官森下中将的那道原地待命的命令,付出惨重代价了。

独立师副师长,苏鲁机动兵团司令官兼澳洲战役指挥部指挥官唐秋生中将,动用了十二个机械化步兵旅,六个坦克旅,五个炮兵旅和兵团所属的武振江航空队,超过二十三万人的兵力,在凌晨五时整,向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战场分别在艾文霍、博鳌敦和亚拉腊一带铺展开。

首先是艾文霍方向上,于光涵指挥的四个机械化步兵旅,以两个旅的兵力,分别秘密渡过拉克伦河,从两翼将日军第四十师团两万余人,包抄起来。

于光涵指挥两个机械化步兵旅,从拉克伦河正面,向河对岸的日军,发起进攻,一出手,就是势若奔雷,两个旅属重炮团,再加上一个炮兵旅,超过三百余门重型火炮,向毫无准备的日军宿营地,倾泻了第一轮炮弹,大口径的炮弹,炸碎了黎明前的宁静,顷刻间就将日军第四十师团驻地,投入到一片火海之中!

而后,六个“雷霆”火箭炮营,一轮齐射,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掠过拉克伦河数十米宽的河面,落到了日军宿营地上,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杀器,日军宿营地立即腾起了冲天的火焰。

日军第四十师团师团长铃木中将,是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之中。被震醒的,他的师团部位置比较靠后,暂时还没有被炮火波及到。

当铃木师团长衣冠不整的跑出帐篷。他马上被眼前的一幕,给震得大脑一片空白,曙光微露的天空上,无数的炮弹弹道,编织成一张硕大的火网,而火网笼罩下的,就是自己部队的宿营地。

到处都是翻滚的红彤彤的烟云。拉克伦河东岸,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地面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不停的颤抖着,似乎随时都会塌陷,“轰!轰!轰!”几发大口径炮弹,在距离师团部不到五百米的地方爆炸。荡起的冲击波。把附近的帐篷,如同吹纸片般的刮向空中。

“命令部队,立即分散躲避支那军队的炮击!”铃木师团长浑身一激灵,总算反应过来,声嘶力竭的喊道,可惜的是,周围除了惊慌失措乱窜的士兵,没有人听到他的命令。

师团参谋长小林少将。带着几名卫兵三步一跌的跑过来,大声喊道:“师团长阁下。我们的宿营地遭到支那军队全方位的炮击,皇军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已经与几个联队失去了联络!请您马上撤退!”

“撤退?”铃木中将茫然的看着自己的参谋长,往哪撤啊?

小林参谋长看出来,师团长已经木了脑筋,便趴在他耳边大声喊道:“师团长阁下,为今之计,只有往博鳌敦方向撤退,与第四十三师团汇合,否则,我们的损失会更加惨重!”

小林参谋长的话,提醒了铃木师团长,他哆嗦着嘴唇儿,脸色煞白的说道:“小林君,你马上联络第四十三师团师团长寺尾中将,请求他派出部队接应我们师团撤退,还有,立即把我们遭到支那独立师部队袭击的情况,报告给帝国驻澳洲军司令官森下中将!”

炮击二十分钟之后,于光涵下达命令,“命令,部队开始正面进攻!命令,两翼包抄的第九旅和第十旅,开始进攻!”

数百辆坦克,轰隆隆的朝着拉克伦河上的两座大桥碾压过去,坦克后面,是成群的步兵,坦克冲到大桥前的时候,坦克兵们惊喜的发现,两座大桥都完好无损,在桥头简陋的野外工事里,数十挺日军的轻重机枪,在无助的喷吐着密集的子弹,还不时有迫击炮弹落下来,日军在拼命的抵抗。

轻重机枪子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点点火星飞溅而起,不过,对于独立师装甲兵部队装备的重型坦克来说,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这是铃木师团长的又一个重大失策,他甚至都没有想到,命令工兵在拉克伦河两座大桥上,埋设炸药,一旦遭到来自河对岸的攻击,就立即炸毁大桥,至少,能够迟滞独立师正面进攻部队,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分秒必争的残酷战场上,一个多小时,差不多能够改变一场战斗的结局。

但是,不能责怪铃木中将无能和没有指挥官的眼光,他最初接到的命令,是火速增援阿德莱德,自然不会傻到炸了拉克伦河上的两座大桥,给自己两万多士兵添堵,后来,接到的命令是原地待命,是北撤还是继续增援阿德莱德,暂时未定,也不会炸桥。

何况,从日本驻澳洲军司令官森下中将,到第四十师团师团长铃木中将,都没有想到,刚刚在阿德莱德登陆的独立师部队,会连必要的短暂休整都放弃了,马上就对铃木师团发起了进攻。

“拉克伦河上的两座大桥,都完好无损?”于光涵怀疑的看向兵团作战处的副处长,“小鬼子不会这么愚?”

作战处副处长非常肯定的说道:“是的,参谋长,刚刚接到报告第十一旅赵寿山旅长的报告,装甲兵部队正在清除大桥上的日军防守部队,现在,已经推进至大桥的东端,并没有发现日军埋设的炸药!”

“哈哈哈!”于光涵畅快的大笑起来,“天助我也!命令进攻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把日军打乱!趁乱歼灭之!”

王毅武站在打开天窗的装甲指挥车上,探出半个身体举着望远镜,看着已


状态提示:第两千九百六十四章 日军第四十师团的覆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