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恐怖悬疑>东北出马实录>思想和心

我在睡梦中我梦见了佛陀,我跪拜于佛前,我问世尊,的区别,世尊告诉我真理二字!我便从梦中醒过来,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可我纠结于心,我常常劝别人,修行不要纠结、不要气燥,可今天,我真的很纠结。我心中突然出现了很多的疑问!我问了很多人,有的人说我太过于执着,有人说,是相同,还有人说是不相同的,有争论,难道这是每个人领悟的不同?

我确定是不同的,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现在很多人却已被这两者所迷惑,从而导致无法心神合一,反之会心神不宁,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是修行中主要成分之一,它会干扰心的方向,而心也会干扰思想,从悟的方面来看,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是“无量无边”不可估计的范围,而这种范围却生出了善与恶,残暴与慈悲,对与错,而变生起“心”之“念”,善念、恶念、正念、邪念,人的思想,会随着磁场的不同会出现波澜起伏,随之己心,而现如今的我们,想要到达修行的彼岸,首先要知道,舵如何去掌握才能使“船”不失去方向!而且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磨难与考验,一个人翻越数万的大山,行走万里的路程,这时,每一个脚印都是伴随着思想而前行,前行的道路上却是有着无尽的烦恼……,阳光照耀世间万物,春雨滋润了众生,却洗涤不了虚妄的思想与内心,“阳光”是修行道路上的明灯,修行的道路上,需要的是真实的勇气和真实的自我作为后盾,在五浊之世中,所有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思想,会有正确与错误不同的方向,修行是更正自己的思想,不断的修持自心,修行、思想、心是密不可分的,平静的思想带来了不平静的生活,而生活当中的“自我”却找不到真正的思想,思想的范围超越了宇宙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却带来了修行的障碍,这种障碍,却摒除了我们正确的修行之路,给我们带来了虚妄之心,而这时,修行的我们已被虚妄蒙蔽了双眼,我们失去了正确的道路,真正的找不到方向,明媚的阳光照耀不到我们真实的内心,思想是无形的,心也是无形的,但它们在有形的空间肆无忌惮。

我们遵循佛法,以戒为师,依教奉行,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的人会一心一意为自己、为家人去信佛,而有的人是为社会、为众生去信佛,两者的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有误入歧途的“佛呆子”、“愚学”等死读书的人,经典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实践”,像这种老实念佛的人,不会开悟,不会成就,因为他们只注重形式,注重技巧,注重文字,注重佛说,不去悟,往往这样却失去了佛陀的精神,丢了佛法和佛陀实质上的精神,修行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不老、不死、不穷。而是为了使我们更慈悲、更智慧、更有能力帮助别人、世界更美好然而很多你又做到了哪些?很多人觉得“老实念佛”、积极“放生”、“吃素”、“捐助印佛经”就是修行,而不去真正的实践,那么学佛有何用?而是去学课本,课本是教程,我们可以去懂,但更多的还是要结合现实情况去“实践”,在结合经典我们自己去悟,佛号、经文是功德无量,但就像是一个书呆子,在学校成绩优异,可到社会中他发挥不出他的优势,而真正的学霸,却是巧妙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现在的修行之人动不动就借用经典中的话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可他是否经历过?是否实践过?是否真的想我们世尊一般普渡众生?是否真的做到了慈悲?这样的人也就是为自己而信奉吧!真正的佛法在我心中是一种“爱”,而恰恰很多人却是因为还有修行,无法结合到一起,反之就会成为“书呆子”

修行首先要明确思想,才能下定正确的决心!正所谓一切法由心造,印能法师说过:不要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装成修行人;

不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变回普通人,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因为他能观人自在、观事自在、观境自在、观众生自在。所以,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时时观照自己,看看自己。观人自在不自在?观事自在不自在?观境自在不自在?时时观照自己的心,看心自在不自在?能够一一观照以后,都觉得很自在,那就是幸福的人生了……若不观自己,则道心无所出;若不观众生,则悲心无所出。所以,修行先修,确定实践的思想,发起慈悲之心,树立正确思想,牢记初心不忘!

世尊说:“从无我到忘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舍我,忘我,无我讲的是佛道禅心的三个境界,舍我就是说要丢到自己心中的执念或者想法;忘我就是说要做到忘记自己的得失喜怒,不要去计较名利得失什么的;无我就是指心中已经没有了自己,没有了私欲,心地澄明,“无”已成了真理。把自己当成别人,方得“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方得“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方得“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方得“自在”,同修的佛友,不要执着于经书文字,执着诵持名数,不会佛意,佛法不应该是自私自利的为自己为家人,也不是所谓的在家诵经念佛回向给所有众生,而且真正的让世人看到作为佛子的我们真正的慈悲心,真正用慈悲、包容、感恩、理性、真实去帮助他人,让我们身边“明亮起来”!

有个人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自己悟容易跑偏,跑偏不怕,就怕遇到更偏的“愚者”、“书呆子”。他说我读经


状态提示:思想和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