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隋唐第一好汉>第一百七十五章 心急的邱瑞 不一样的罗成

这边罗成带着十二家旗牌官,跟随昌平王赶往平壤城,与李元霸会合。势必要经过辽东城,和凤凰城以及鸭绿江。当然免不了,与留守在辽东城的王君可,凤凰城的王伯当一场团聚。

不过无论是在辽东城,还是在凤凰城。只是做了短暂的休整,就继续上路了。毕竟是前线兵员紧缺,由不得丝毫的耽误。

北平府距离鸭绿江,有着将近一千七百里的路程。按照当时步兵的行军速度,每日五十到六十里来计算。昌平王邱瑞到达鸭绿江的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因为昌平王邱瑞担心李元霸。命令全军急行军,虽然没有达到司马懿的行军速度。但也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便到达了鸭绿江。

昌平王邱瑞为什么,会如此的担心李元霸。原因就是,当昌平王邱瑞,刚刚经过辽东城的时候。便听到了一条消息,那就是先锋官程咬金,与李元霸意见不统一,最后分兵两处各自为政。

而李元霸选择的却是,发兵平壤城。如果只凭借,李元霸手中的六万人马。要是攻打平壤城的话,那和送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于是昌平王邱瑞,才日夜兼程的急行军。

可是昌平王邱瑞却发现,自己的儿子邱福,与少保罗成。以及那十二家旗牌官,却没有丝毫的担心。每日里说说笑笑,根本没有丝毫的忧虑。

最后昌平王邱瑞,问出了自己的不解。他对邱福说道:“李元霸与程咬金,都是你的结义兄弟。如今二人意见不统一,分兵两路各自为政。如果高句丽王高元,采取分而击之的办法。那他们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可是我看你与罗成等人,却没有丝毫的担心。这哪里是作为结义弟兄应该有的。”

听到自己父王略带怒气的话,邱福笑着说道:“父王,你与我们的老兄弟李元霸,只不过有数面之缘而已。当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但是我们却比你,要更加了解他。他绝对不是那种吃亏的人。”

“记得当年靠山王杨林兵困瓦岗沙桃Ы穑曾经向我寄来书信,让我前去助战。但是因为父王对我禁足,才使得我没有能够前往。但是我去暗中派人打听,关于瓦岗山的情况。昌平王伯父,你可知道我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消息。”罗成一脸神秘的,对昌平王邱瑞说道。

然后罗成稍加停顿后,又继续说道:“我听说我们的老兄弟李元霸,以征讨瓦岗山的名义,带三千骑兵前往。不要小看他只带了,区区三千人,他却将一潭清水,搅得浑浊不堪。先是逼反了济南节度使唐壁,后又用计退去了临潼关总兵新文礼,和虹霓关总兵尚司徒。最后导致靠山王杨林损兵折将。而最后魏文通战死,也是李元霸他一手策划的。甚至连最后的宇文成龙兵败身亡,裴延庆投靠瓦岗山。这一切全是我们老兄弟,李元霸的所作所为。”

罗成那带有羡慕的话,让昌平王邱瑞不由得心中一震。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年的瓦岗山之战,李元霸竟然操控着全局。不由得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父王,不仅如此。后来瓦岗军兵困济南城,新上任的济南节度使来护儿,战败身亡。而在关键时刻,我们老兄弟李元霸挺身而出。不但解决了济南府之围,还将济南府的军政大权收到手中。成为了真真正正的济南府之主。你认为这只是巧合吗。”邱福补充说道。

最后在邱福和罗成的描述下,昌平王邱瑞终于知道了,李元霸的心机。不由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不少。但是却并没有减缓行军速度。毕竟李元霸只有六万人马,是不争的现实。

刚昌平王邱瑞来到鸭绿江岸的时候,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浮桥。这真的已经超出了,昌平王邱瑞的认知。在他的印象中,浮桥都不是十分的宽阔。而且为了可以让大量的士兵同时渡河。必须同时修建数座浮桥。

可是如今放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宽约五十丈的浮桥。李元霸是如何在敌军干扰的情况下,将这座浮桥建成的。成为了昌平王邱瑞,心中不解的谜团。

“没有想到,李元霸要修建的浮桥竟然是这个样子。怪不得他需要大量的木材与生铁。”此时昌平王邱瑞,终于知道了李元霸为什么会,向杨广索要生铁与铁矿石了。

“我们的老兄弟足智多谋,让我十分佩服。可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虽然他利用浮桥渡过了鸭绿江。但是毕竟是深入腹地作战,如果高句丽王派兵,再次抢占鸭绿江岸。那他李元霸真的就插翅难飞了。”罗成叹息的说道。

“你也说了,我们老兄弟他足智多谋,又岂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我们乃是皇上所派援军,准备通过这座浮桥,前往平壤城支援赵王李元霸。还行守浮桥的将军放行。”邱福对罗成说完后,转身对空荡荡的浮桥,大声喊道。

罗成刚想讽刺邱福几句,说他对着空荡荡的浮桥喊话,是不是傻了。可是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发现浮桥两侧的高栏处,有大批的士兵突然出现。同时一位将领从浮桥上走了出来。

那位将领笑呵呵的,对罗成说道:“罗成兄弟,你的眼光还是没有邱福兄弟贼啊。”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小白猿侯君集,他奉李元霸之命,带一万精兵,镇守鸭绿江浮桥。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有鸭绿江浮桥,这座堡垒在。就算是对方来上十倍之敌,也休想攻下这浮桥。而且关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五章 心急的邱瑞 不一样的罗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