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谢兴潘在江西为官三十余载,顶着“四品朝议大夫”的荣誉称号,辞官回乡。车马载金驼银而归,解甲归田后,他就用积蓄将祖屋翻修改建成大夫第。大夫第全名叫“芋园”,占地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有起居室78间,厅房40间,还有家祠,学堂,药房,戏台,绣楼,亭阁,房屋两侧配套厨房,碾房,柴房,佣人房,杂役间。
五进十二间的大夫第,依山而建,伴水而修,座北朝南,三面环水,整个布局成棋盘格横向排列。第一列是祠堂,家学,粮仓,第二列是厅堂,第三列是内院,主居室,第四列是后院,内有廊亭阁池,花园书房。
芋园大门框,用整块石材,手工打磨出来。门框下,左右各有一个石门墩,石门墩之间,嵌有石门槛,宽一尺有余,高二尺左右。门楣用砖雕摆出龙飞凤舞的图案,中嵌石雕的圣匾。墙壁青砖砌到顶,白石灰刷到檐,大门红漆点金,屋顶铺黑瓦,隐藏着风水寓意,聚财,吉利,不犯煞。
每一进庭院,分上下两个厅堂,厅堂两侧各有四间耳房,两面相对的耳房之间,夹着门前巷道。耳房是起居室,住家打开巷道尽头的侧门,去附属的厨房,厕所。佣人房,杂役间皆建在侧门外,入夜关上侧门,即将主仆隔离,住宿分开。上下两个厅堂,便有上下两条巷道。
从大门跨过石门槛,进入下堂屋,中间是四面方正的天井,天井正面是上堂屋,天井左右各有两间厢房,门朝天井开,是两层木板楼房。天井具备采光,通风,透气的功能,人坐房内,可以晨沐朝露,夜观星斗。从天井上空,照射进来的太阳光里,妇女在楼上栏杆晒衣,晒被,晒鞋;老人坐在躺椅上,双手笼进袖口抱胸前,咪起双眼晒太阳;小孩在天井和过道之间追逐打闹,跳绳,踢毯;年轻人小伙子把麻将桌架在天井里,哗啦噼啪,打得热火朝天;大姑娘小媳妇站桌旁观战,边绣鞋垫,边起哄,笑语喧哗。
天井用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长方形青石铺成,板下即是排水沟。不仅天井由长方形青石板铺面,其左右连接上下堂屋的过道也是石板铺道。天井中间,有一个凸起的长方形台面,台下四面是凹下的排水槽,四面屋檐落下的雨水,就直接滴在天井四周的水槽上,通过排水沟的函洞,流进下水道,再经阴沟排向护宅河。俗称“四水归堂”,隐含着“肥水不外流”的吉祥寓意。住户行走串门,下雨天不用打伞,不用穿雨靴,可以足不涉泥,雨不湿鞋,且个个门廊相通,条条巷道相连,不出院墙,即可访遍宅内所有人家。
上堂屋即是大厅,四角由抱柱撑起,形成抬梁式三角形骨架,立柱横梁,挑檐斗拱,雕刻着人物花草,文鱼云头,回纹博古等吉祥图画。红漆木抱柱,上刻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柱下垫抱石鼓,鼓下嵌套着石雕莲花墩,为达到稳如泰山的功效,工匠运用凿磨盘的手艺,在石鼓下层开凿凸槽,在石墩上层开凿凹槽,上下凹凸槽吻合,就像木作的接榫一样,间不容发,不差丝毫,千年不移形,即使遭遇风灾地震,也是墙倒柱梁不塌。石鼓如此讲究,深藏着美好意愿的寄托,飞檐翘角,谓之“武”,石鼓方正,谓之“文”,天地之间蕴涵文武,厅堂之上培育人才。
围绕天井的二楼,四面有过道阳台,有栏杆护手,都是圆木花瓶,墙体全都是雕花镂空的落地木格子窗棂,从下面看不见里面,而楼上屋内的人,看下面却一清二楚,或做闺阁,或做绣房,女眷看戏不用移步下楼,串室访问,结伴嬉戏也不用下楼。
大厅左右墙上,包着一层木板壁,上面层层叠叠,全是精雕细刻的图案,远看是像蜂窝一子,走近看,是像故事片似的连环画。左面木板壁雕刻着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梅兰竹菊,牡丹荷花,鸟鸣狮吼,清溪流云等图案,右面木板壁雕塑着历史典故,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太白醉酒,孝子义士,贞妇烈女等图画。工匠将雕花,雕像,采取平雕,浮雕,浅雕,深雕,圆雕等诸多工艺手法,集中雕刻在同一平面,层次分明又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又栩栩如生。
横梁雕刻有八卦图。穿梁雕刻有八仙图。立柱雕刻有龙飞凤舞图,登科耀祖图,渔樵耕读图。漏窗,木栏板雕刻有百戏图,品茗图,下棋图。梁托,柱爪,檐撑,丁拱,叉手,雀替,檀头,瓦兽,雕刻有麒麟送子,天女散花,福寿双星等。石柱础,石门槛,石门框,石门楹,都撰刻着名人诗词,圣人咸言。
在江南丘陵地区,方圆几公里内,无山丘隔断的平地,俗称为畈。谢河畈原地名是谢家畈,谢姓族人世代居住在此,由此得名。谢兴潘修整祖屋,为达到有山有水的风水佳境,在依山脚而建的基础上,于东边和西边开渠道,挖了两条人工护墙河,于南边修了一个人工蓄水池,形成符合“二龙戏珠”的“聚水拢财”之风水蕴意。由于大夫第伴水而修,三面环水,乡人改称谢河畈,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