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六零年代农场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录取通知要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哪怕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的考生,他们对录取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没有往年分数线参考,也没有公布录取名额,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结果。

大妮的分数在整个安镇中学都算高的。四妮儿算了算录取率,百分之四的录取率不算高,可是由于考生素质参次不齐,想要脱颖而出并不算难。国家对于各类人才极度稀缺,导致高考恢复以后录取率逐年增加,这些大学生通过分配到重要的岗位上就业,迎来了一个充满红利的时间段。一直到八零年代的中后期,录取率再次降低,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足以形容了。

村里现在很多东西都撤销了,比如大字报,高帽子。还比如说是pi斗,也不常有了,地主总共就那几家人,除了钟家,大多都是愁云惨淡,再者说,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主了,他们干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跟真正的农民没有区别。

而后,他们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今天过年的时候气氛特别重,吃酒席就吃了好几家,全家人翘首企盼,终于在一个月后收到了封信。大妮儿紧张得手脚哆嗦。她看到信封差点没晕过去。

“真是首都师范啊!我眼睛没花吧!”

“给我看看,姐,你真厉害啊。”三妮艳羡极了。她也收到了封录取通知书,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本。在炉城。名气远远不及首都师范大学,这倒不是说三妮儿成绩比大妮差多少。而是她压根没想到还能报首都的学校,这下心里难免郁闷,只觉得上了大学三姐妹就分开,恨不得像小时候那样再粘在一起了。

二妮脸上干巴巴的笑,她这次没考好,头一个钟老爹就摆了好长时间的脸色,直到这次录取通知寄过来,他才稍微心情好了些。提了一壶酒去找隔壁刘大夫去了。

秋冬是一个流感疾病高峰期。尤其是特别冷的时候,有的村里年纪大的老人熬过一个冬天,就能又活一年,熬不熬的过,这就是个问题了。

冬天的时候,姑太太家传来了噩耗,正在家里两个老人商量给大妮摆酒席的时候,惊得四妮儿一个哆嗦,差点把碗摔碎了。只听钟老爹淡淡的说:“这是喜丧了,咱们好好收拾收拾,大妮啊,以前姑太太还给你做过衣服,你该过去尽尽孝心。晓得伐。”

老人活到这个岁数,没有疾病,子女双全,的确是喜丧。不过四妮儿对这个说法并不感冒,老人年纪大了渐渐就没有威势了,渐渐依附子女,可是姑太太两个媳妇都精明极了。晓得拼命讨要好处。还会唆使兄弟两个有龃龉,姑太太最后的日子过的并不舒心,这是四妮儿最伤心的。

她对二妮说:“那年养猪的时候,婶婶就说先杀咱们家的猪。”

二妮差点没笑死,指着四妮儿哈哈哈笑的岔气:“我的天呀,还记着你那只猪啊”

四妮儿无奈说:“你们都不操心家计,就我一个整天着急。”

说着,已经到了姑太太家,一家人出来发烟抽,男人就站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姑太太大儿子说:“舅舅来了,吃根烟。”喜丧热闹的很,请了法师和一帮子吹吹打打的家伙来,前院热闹的敲锣打鼓,后院咿咿呀呀装神弄鬼。吴苗苗找了个对象,隔壁村的男人。比她大了足足五岁,二妮儿拉着妹妹偷偷看了眼,蹲在墙角跟掰着砖头说“我看也一般嘛,苗苗这对象都不过眼啊。”

“别人喜欢,关咱们啥事。又不是你对象。”

又说吴苗苗她大姐,结了婚只在回门的时候回家一趟,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说到她,三人发现心里那些曾经的不快都快忘光了。只余下一点淡淡的印象,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其他。大妮儿一想到开年就去京都上学,心里说不出的彷徨。又有些后悔没让三妮儿跟自己报一个学校。

二妮也觉得自己这回翻船了,早知道上个大学这么好,自己也该争点气。再说上大学天高皇帝远,谁还管得了她。

“徐誉不是状元,怎么也该他们家先摆酒席呀。”

大妮说:“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咱们都好久没见他了。刘爷爷心里惦记他呢。”

三妮儿很不待见的说:“怎么说也该回来一趟吧,这么久都不回来,白让刘爷爷操心了。”

四妮儿摇摇头:“摆酒席得等建军叔回来,徐誉他们家本来就在京都…”她说着一顿,想到上次去京都的见闻,不知怎么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因为从没听徐誉提起家里的事情,她从来没问过,没想到竟是那样的情况,只觉得他年纪不大,倒是有些可怜。

她抬起头想,在那样一个家里过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依旧不开心。

姑太太家里没等多久,客人已经到了,钟家有亲戚的头上都扎了一条麻绳,身上批麻布白衣。众人先进屋给姑太太烧香。又有专门殡仪的过来收拾棺材,众人齐心协力把人抬进去,四妮儿刚想看,挤在人堆里踮着脚,冷不防就被一双手给捂住了眼睛。

她看不见,心里有点慌,不知道是谁在开玩笑,就叫到“放开我,谁啊。”

这话说完,前面已经听到了哭声,她眼前一松开,只觉得一阵白光刺眼的很,往后看,却看到一个许久不见的身影。他像青松一样挺拔的身影站立在后面,目不斜视的盯着棺材,脸上表情带着点严肃。

“你来多久了,怎么都没听说消息。”四妮儿有点吃惊的问。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