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远东野望1930>第二百八十章 日本不成功的洲际气球炸弹
斯大林并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取不到多少作用。

正是这个大意,谁也没有想到竟然被石原钻了个空子。

“孙将军,你们的这次任务,总部没有什么计划,具体全靠你们发挥,就是一句话,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孙立人认真的点了点头,“我明白,请总司令放心。”

杨杰随后交代道:“这次你们的任务看上去简单,不过你们也不能大意,在外面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作为主将,要多学会思考,这次我们组建远征军的目的,相信你也清楚,千万注意,不要被人利用。

日本本土,当日本的城市在美国的炸弹下燃烧颤抖的时候,日本人也在寻求利用他们所研制的秘密武器进行报复,这种秘密武器就是洲际气球炸弹。

说来,日本人的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他们做这个实验最早在42年底,当时放飞的10个大气球,竟然有6个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这让担任这项研究的日本工作人员大为激动,如果再做好点,甚至可以达到80%的成功率,这可就非常吓人了。

而携带的武器,日本这些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毕竟这样的气球带的重量肯定不能过重,如何增加其杀伤力呢?最后日本人想到的,自然是生化武器。

让日本没有想到的是,这项计划研究没有完成,战场上的失利比他们想象的还快很多,而且现在的形势,对日本还非常的不利。

毕竟这些东西都见不得人的,相持阶段还好点,最少日本还有取胜的机会,现在嘛,日本除非想全体灭亡,不然即使有这样的武器也不敢使用。

许多气球都是由心灵手巧的女学生一针一线地缝制而成的,她们还用了一种从“魔鬼舌头”里提取出来的胶,这种植物是日本的土产,有土豆一样的块茎。每个气球都是由600块韧性极好的材料拼成的。

决定施行这个计划,日军当即把第一批载着炸弹的气球被放入大气层,它们在高空飘浮,一直越过了太平洋。

在放飞的9000个气球中,最终只有几百个抵达了北美洲,而且几乎没有造成任何破坏。

这个寄托着重大希望的计划和行动,最后嘛,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泯灭于日本人的幻想中。盟军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到了这个情报,马上加大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行动,这次不再执着于他们的工业和军事区。随着关岛和塞班岛机场的逐渐完工,盟军部署在这边的b-29越来越多,李梅可不会去管那么多,不断的加大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越来越频繁的轰炸,给日本本土造成了非常重大的损失,特别是东京。

东京的市中心被大火烧了个精光,周围堆满了生锈的工厂物件的残骸,以及破碎的防空火炮。

在许多被轰炸的城市里,憔悴肮脏的幸存者们苦苦挣扎,修理着这台已经耗尽燃料、支离破碎的战争机器。

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已经变得残缺不全,他们都在迁移,逃离城市逃离对方的轰炸。

所有13岁以上的男女现在都被编成了“人民义勇军”,他们受到和士兵一样的严厉管制,所有的人都接到命令:要战斗到死,要抛弃伤员,要以自杀来躲避被俘。

在九州的海岸上,陆军为迎战盟军的进攻所做的准备时断时续地进行着。

在完好无损的广岛市周围的群山里,陆军的工兵们炸出无数的洞穴,作为新的防御工事。

在检查了用泥土和铁丝网组成的海岸防线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的工事,都原始简陋,十分粗糙,因为这些都是出自从田里征募来的农民之手,日本打仗只是出于一种习惯,因为它不知道该怎样停止。

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形势,天皇本人也开始插手了,开始,他准备召开一个由前首相们和他的元老会成员参加的会议,但是由于宪法限制和军方的反对而无法做到。

后来还是一些亲王出面去走动和威胁,用了一个月时间才总算说动了这些人。

裕仁天皇召集了这些人之后,马上和他们讨论战争的进程以及和平的可能性,前首相东条英机现在已升格为元老,他向天皇发表了一通关于国家团结和坚定的必要性的演讲,并且认为美国人难以保持进攻的强度。

东条英机敦促天皇下令要人民全身心地投入战争,并宣称“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而近卫亲王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这个时候难道还有幻想吗?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

现在近卫心中最害怕的是,由于日本的损失引发的对美国的仇恨,再加上后方的困难,可能在日本人民甚至是陆军中导致一场**式的革命。

“从维持日本帝制的立场来说,我们最需要害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可能伴随失败而来的发生一场**革命的可能性。”近卫总结道,“我坚信我们应该尽可能迅速地结束战争,才是对帝国最有利的。”

天皇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去说什么,只能在东条英机和近卫的这两种论调之间保持沉默,会议上,没有达成任何一致的意见。

其他的元老们在他们的单独觐见中没能说出他们心中的疑惧,天皇耐心地进行了又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内容是在抵御美国进攻中,海军的士气状态和物质情况,由长谷川清海军大将负责。

长谷川的秘密报告与高木和松谷的主旨相同:日本难以取得胜利,甚至连本土都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章 日本不成功的洲际气球炸弹--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