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蒙山军>第二十三节纵论一
了的,他是笃信儒家学说的,天道有常,更迭是必然的。抛去那些过于玄奥的解说,王朝的兴衰大致可以归于统治者的英明和腐朽。开国诸帝遍尝人间疾苦,勤政爱民,但其子孙生于富贵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骄奢yin逸,所以失政便成了必然。

这个话,陈超现在却不想讲,他知道龙谦一定有更好的、更新奇的解释,“愿闻其详。”

“政治的清明与贪腐是其中的一方面。du cai之下的政治,贪腐是难以阻挡的趋势。但决定王朝兴衰的,更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战乱之后新建的王朝,一般都会推出‘均田免赋’的政策,战乱不仅消减了过剩的人口,更造成了大量无主的土地,给均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新建的王朝,z fu机构少,需要的赋税也少。这样,便造成了王朝兴盛的局面。但是,随着政局的稳定,人口增长几乎成为了必然,你要相信,人口的增长速度绝对超过了粮食的增长。而另一方面,z fu机构的i益臃肿,吃皇粮人数的急剧增加,逼着朝廷增加赋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现象i益严重,导致了大量赤贫阶层的产生,为新的动乱埋下了祸根。这个矛盾,在农耕文明的制度下几乎难以解决,其结果就是发生动乱,以消除多余的人口。严重的局面下,便会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演变。这就是王朝更迭的周期律。这个周期,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是底蕴深厚的王朝,也不会超过三百年。”

陈超目瞪口呆。他自负饱读史书,但从没有如此简洁地总结出历史的变更规律。

“三百年?你岂不是说大乱将至?”

龙谦点点头,“陈先生是在满清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用我习惯的思维讲,您是满清体制内的人。尽管您没有出仕,但您不是有举人的功名吗?您一定想告诉我,满清虽是异族,但历代帝王无不勤政英明,绝非前明帝王可比。满清之政治,亦无大的失德之处。所以,你讲的王朝周期律,根本不能适用于大清。”

“虽是汉人,但吾必须承认,大清历代君王,皆为英主﹍﹍就算有洪杨之乱,不是一样剪灭了吗?”

“何况还有同光中兴?”龙谦笑笑,“纵观历史,满清诸帝,确实胜于明季。但是,若是以中兴自娱,不过是自欺欺人。尤为关键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已非昨i,已处于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之间。这个变革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都知道泰西强国船坚炮利,为什么那些堪比我国一省的弹丸小国能如此jing强?为什么英法联军区区万余人便能击溃八旗大军,占领bei jing,火烧圆明园?陈先生,你很难想象完成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大量的矿山被开发出来,大批的工厂如雨后chun笋般地四处冒出来,无数的农民放弃了传统的劳作进城做了工人,你没有见过的新奇古怪但又实用无比的工业品从工厂的流水线上流出来,财富如同雨后的野草一般蓬勃茂盛地长出来。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摧毁,人们的生活被迫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支撑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昌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首先应用于军事,几十层楼高的铁甲军舰劈波斩浪地行驶于大洋之上,碗口粗口径的大炮,一发开花炮弹足以毁灭一个村庄。可以连续发she子弹的机关枪也出现了,你能想象出一挺机关枪每分钟发she数百颗子弹的情景吗?﹍﹍列强凭借着jing良的武器和无尽的国力向世界进发,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农业社会,z fu的税收不再依赖土地,工商税成为了主要的收入,导致了与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国力上巨大的差别。他们疯狂地瓜分着世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将世界分为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对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他们或者占领别国,比如我们南方的印度、菲律宾,分别成为了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他们派遣官员管理这些殖民地,肆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将原材料,如铁矿石、木材、橡胶、棉花等以极低的价格运回他们的国家,再将廉价的工业品强行推销至殖民地。或者用大炮打开别国的国门,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选择代言人,逼迫着这些国家实行门户开放,贪婪地掠夺着浙西国家的财富。而我们中国,正是这第二类。

“欧洲的崛起,来自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在欧洲找不到殖民地后开始向世界范围内扩张。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先后沦为欧洲列强的盘中餐。当满清朝廷还在沉醉于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的时候,欧洲的强盗们已经驾驶着风帆船在大洋上四处出击了。最早让中国接受屈辱的是在道光年间,林则徐虎门销烟带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二十二年,英国割走了香港岛。十五年后,英法两国为了强迫中国接受他们的外交官和商人贸易,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万五千名联军士兵就打下了bei jing,大肆掠夺后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俄国人不甘落后,利用bei jing条约大块地切割着北方的领土,尽管那些所谓的苦寒之地看上去很荒凉,人烟稀少,但是,地下却埋藏着无尽的宝藏,并且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可惜根本引不起当道诸公的重视。西历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俄国人占有了海参崴,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东方出海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节纵论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