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首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话接上一章。天王五年,夏六月十六癸酉日,夏历七月十六日(公元前672年6月14日)这一天乃是二十四节气之芒种,麦子成熟的日子。
牛头梗和牛拴柱达到酒泉邑之日乃是夏六月二十七甲申日,夏历七月二十七(公元前672年6月25日),这一天距离芒种已经过了十一天。酒泉邑之野人农夫们结束了忙碌的收割工作,看着丰收的麦子,无人不欢欣喜悦。
这一晚,邑宰于家中宴请牛头梗和牛拴柱兄弟二人。因兄弟两人都是国之中士,邑宰特意为两人各自呈上三鼎肉食,更安排一佾八舞女舞于庭。
乡下的舞女姿色平常,脸色黝黑却充满了喜悦之情,舞姿曼妙不足而粗犷有余。
鼎中之羊肉确实鲜嫩,酒水也非常的清爽甜美。牛头梗和牛拴柱二人不禁感叹:“真是好酒、好肉。”
等酒足饭饱之后,邑宰哭丧着脸说道:“中士奉家主之命,前来征收贡赋。在下自当竭尽全力,以效犬马之劳。然而此事恐非一日可成。此地乡野村夫,近与戎狄之境,久不沐王风道化,却沾染戎狄之气,剽悍粗俗,不识大礼。”
牛拴柱听他话里有话,便说道:“执宰辛劳,不妨直说。”
邑宰说道:“失礼了,言语粗鄙,望中士见谅。”
“咱们这个地方以前属于天王京畿之地,去年才被封于家主南宫大人。是故本土野人未曾沐浴家主之恩惠。今日若骤然征税,恐激起野人暴乱。”
牛头梗说道:“邑宰,此话有理。征税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牛头梗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就对邑宰说道:“明日我兄弟二人至城中,替司寇大人倾听民众之声。邑宰不必陪同”。
(确实如此,南宫偃接手酒泉邑不到一年时间。在此麦收季节过来收贡赋,有点趁威打劫的意思。当地居民一年前还是王国之民,如今变成了虢国大司寇封地之民。落差太大,众人颇有微辞。)
第二天一大早,牛头梗和弟弟牛拴柱二人,穿着普通的野人农夫的衣服,偷偷地从邑宰家后门走了出来。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城寨的中央。(也就是村子中央)
城寨中央是片空地广场,中心有一颗大树。树下有一群人,这群人围着一位六旬老者。老者口中念念有词道:
蔽芾(音:fe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音:ba,住宿)。
蔽芾(音:fei)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音:fei)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老者又感叹道:“可惜可惜。我们周人不复有文武之风,成康盛世了。肉食者,身居上位之人都是贪婪之徒,纵欲之人啊”。
牛头梗对弟弟牛拴柱说道:“这首诗出自《国风·召南·甘棠》,为歌颂召公德政之作。没想到三四百年过去了,此地野人依然赞美、怀念周政啊。”
两人也凑到人群当中听老者讲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太阳毒辣,天气炎热,然而众人依然穿着得体,未有一人脱衣服,光膀子。
牛头梗不禁慨然叹曰:“文质彬彬,此真周人矣!有民如斯,贡赋何求!”
兄弟二人商议已定。第二日,牛头梗请邑宰召集众人,朝见同袍。城寨广场之中聚齐了二百五十余人,牛头梗说道:
“大司寇南宫大人,命我等前来,犒劳同袍耕作之辛苦,庆祝五谷之丰收。”
于是宰羊杀猪,大张宴席,乡飨同袍。众人无不欢心,三五成群准备宴席酒水、肉食。而所有人都期待着享用今年的神猪!
一野人跑过来找到牛头梗此猪不愿意从猪圈里边出来。弟弟牛拴柱非常不解,说道:
“猪还能成精了?天下哪有不出栏的猪!“
便同二哥牛头梗一起前往观看看,果然是一只五百斤重的巨猪。此神猪通体皮毛黝黑发亮,头大如鼎,四肢健硕,颇为高大威猛。
六个人在猪圈中追着它转圈跑,神猪任凭驱赶就是不出来。牛头梗也是毫无办法。而弟弟牛栓柱看到猪圈旁边有一条瘸腿老黄狗,会心一笑,计上眉头。
牛拴柱让主人把这只狗放入猪圈之中。这只老黄狗果然凶猛也通人情,居然趴在猪身上,啃咬猪屁股。神猪嗷得一声惨叫,就从猪圈门口跑了出来。
此时猪圈门口已经放置四个绳索圈套,等猪四只脚踏入圈套。众人用力一拉便套住了巨猪,继而又捆扎结实。总共七个人一起把猪抬到平板车之上。
牛头梗拿着两尺长青铜锥,一脚踩着猪头颅,一手拽着猪耳朵,一锥刺入猪喉咙。铜锥刺穿神猪心脏。一股鲜血喷涌而出,流入下方的大木盆之中。
然后牛头梗再用锋利的短匕首在猪左后腿的脚踝处,割开一个小口子。再让一个野人壮汉,深吸一口气,对着切口用尽全力吹气。如此吹了七下,猪肚子就变得滚圆滚圆了。
七个壮汉抬起死亡的神猪,将其扔入沸腾的开水中,又用瓦片剔掉猪毛。
场地之南侧有两棵双认合抱大榆数,两树相距约有两步。牛头梗让野人在两树之间架起来一根横梁,这个横梁也要有胳膊粗细。再用两根绳索扎住猪腿,七个人合力抬起大猪,第八个人将铜钩子挂在横梁上。
咔嚓一声,横梁脆断,大猪坠落于地上。
牛拴柱大声叫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巨大壮硕的猪!”
于是又架起一根大腿粗的横梁才成功吊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