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5

第十六章公元318年东晋建,前汉亡05

笔者语一:研究两晋的原因。**

两晋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贵族史。并且他还不同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一部贵族衰亡史,而两晋是一部贵族崛起史。两晋的庄园社会在中国如白驹过隙,此后一千多年的小农意识支配下,人们从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

公元3世纪到公元4世纪。东方的西晋和西方的古罗马几乎同时进入了贵族主导时期。之一时期是东西方最相似的一个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有的一个类西方的时代。

古罗马帝国前期的思想学说,就是在被贵族发展成“士庶天隔”之后被宗教吃掉的。和孔子同时期的苏格拉底讲至爱至善;亚里士多德讲“物质”。古罗马哲学主流斯多葛派前期讲万物的永存不朽,人人平等;晚期贵族产生开始消极遁世,讲宿命论。公元330年古罗马左右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祖种的土地,用现代话来说,他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被神教边缘化。

笔者翻阅了一下同期的古罗马帝国史,古罗马帝国史却说出客观的原因:庄园经济统治,自耕农几乎绝迹!当然西晋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就因八王之乱而夭折了。

后果更可怕的是:因为后来一千五百多年的西方历史是宗教人士说写的。对宗教前的哲学思想多有隐含,甚至篡改。以至于后世想深入研究。重新拾起都不太可能。博爱、公正在西方宗教史之前早就有。可是早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无法拾起。只好来东方借‘义’。

之所以写作两晋故事,是因为在此时东西方具有难得的相近之处。我们通过解析我国自己的士族史。管锥西方贵族。

只有做到相互了解,才有融合。融合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规律,社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3世纪到公元4世纪。东方的西晋和西方的古罗马几乎同时进入了贵族主导时期。

当块炼铁普及之后,它在春秋时期推动了以国家为组织主体的‘井田制’的破产。但是块炼铁很难做出锋利的农具,尤其是锋刃的镰刀,大组织,大调配的组织农业并没有没落。个体自耕农因为没有锋刃的农具。甚至很难自给自足,就更谈不上给国家的稳定税收。大庄园制度渐渐成为最高生产力的代表,不需要国家组织。但是仍然需要有人来组织分配。庄园制逐渐成为国家土地制度的主体。

那时的农业就好比今天盖高楼大厦,看着是上千农民工在忙碌,其实没有那么几个,看似很闲的技术员在一旁站着。这个楼就永远盖不起来。那时候的贵族就相当于技术员加组织人才。士族也以学习农书为己任。

因为士族庄园主可以生产超过本身所需的粮食、蚕茧、美酒。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卖出去换成钱。将会坏掉。《四民月令》先教授财物的储存方法,再教授什么时机下卖出剩余财物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总不能在麦熟季节卖麦子吧)

所以在士族庄园主主导的社会下,商业必然会发展起来。庄园社会要求社会必须流动起来,庄园主的道德思想中‘利’字更重。这种社会下,传统的封建的‘礼’不再适应庄园主社会的要求。

自由和宗教观念开始发展。自由是庄园主经济发展的首要基础,宗教的愚民政策比仁义更能约束庄园中的劳苦大众。

两晋的庄园社会在中国如白驹过隙,此后一千多年的小农意识支配下,人们从没有读懂过两晋文明。

试想仅仅是在20年前。我们还搞不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如何看的懂那个更重商业和自由放达的时代。

晋史泰斗田余庆先生说:“虽然史料很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总是处于被忽视,受冷落的地位,古代学者不具备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眼光……,只有出现一些学者,他既有微观功力,又有宏观光;既熟悉中国传统史学,又有精深的理论修养,还能把全世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尽收眼底。这样,魏晋南北朝史就会成为高水平的学科。”

笔者语二:研究两晋的意义。

由于西方在大革命之前始终未能走出贵族社会,而我国自宋代之后便进入小农社会。致使我们和西方在思想上,社会观和人性论上有很大区别。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很难相互理解。

研究自己,观察别人。听起来很可笑。拔掉自己的一颗牙,让我们研究一下西方人的牙根儿。

解惑一:性善与性恶

在贵族社会中,虽然社会产生的总财富并不高,但是更多的集中在贵族手中。如何把这些剩余的美酒、粮食转换成财富,是庄园社会的一个重要工作。这样贵族社会流动性更大,而商业的利更大,社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利己行为。无形中,人性中恶的一面展现的更多一点。

西方的原罪思想,说人人都有罪,而当我们进入商业社会之后,才能理解这句话。朋友,你在饭店请过客吗?你是否索要过发票?商业社会中人的污点显得更大一点。

而我国上千年的小农社会,男耕女织,自给(ji)自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较小,而善的一面显得更多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孟子》和性善论也是直到宋朝才被完全承认。前面说过,从唐中期的韩愈开始,发起了开除荀子,推高孟子的运动。

===============

解惑二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