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备中的伊达独眼龙>第一百六十七章 平地雷动震四方(8)
主,在与伊达政衡的争斗中失利后切腹自尽的庄高资的幺弟。

庄高资死后,他的族人要么出仕成为伊达家的低级武士,要么离开备中国,津津资时属于后者,他一直以来都是不安分的家伙,本有点不甘心的他一直想要联络植木秀资再兴。渐渐得伊达家的迅速扩张崛起,再加上植木秀资的实在是一个不足为谋的家伙,使得他的心一下子消沉了下去,不甘心堕落的津津资时遇到了同样不甘心的毛利隆景。或则可以说是毛利隆景主动与他偶遇的,双方一拍即合,成为了莫逆之交,他也甘拜毛利隆景为兄长一起来到了且山城。期望大内义隆能够帮助他们再兴家业。

正在林道巡视的目前且山城另外一个说的上话的武士头目,他的经历和前面两人的经历非常的相似,不过他更加的无辜,毛利隆景和津津资时可以说是失败者的下场。

说起他的名字宇喜多春家,在历史文献中颇有争议。常常将他和自己的胞兄忠家联系在一起,有时候合二为一,有时候分开来,说起他的长兄宇喜多直家,冤死在了天神山城,他的次兄由于刺杀政衡同样没有好下场。

这样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家伙由于政衡的好恶,宇喜多直家冤死,宇喜多一族多被赐死,宇喜多忠家刺杀未遂,再次遭到迫害。渐渐走上了复仇之路。三人不由自主的聚再一起,含恨的望着伊达大军,目光中的恨意渐渐浓烈起来。

伊达政衡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让他们如此落魄的罪魁祸首。

毛利隆景望着城下眼神不住收缩着,聚集成一点,憎恨道:“看得出来有多少敌人吗?”

身旁的津津资时眼神不是很好,他沉声说道:“阵型整齐,看看出来应该不下万人,看来他还以为大内义隆亲自坐镇且山城。”他却不清楚伊达政衡早在大内军撤往九州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真相,连在且山城守备的是谁都弄得一清二楚。或则大内晴英会如此安全的渡海,伊达家的水军也不是吃醋的,盐饱水军和因岛水军可是一直较着劲呢。

毛利隆景的嘴角微微抿了起来,脸上的肌肉扭曲。英俊的面容变得狰狞起来,太阳穴上面满是青筋,道:“他的想法或许不在于此,长冈内藤家的内藤隆春想好了没有?”

宇喜多春家摇了摇头说道:“他们似乎不愿意与伊达家硬拼,期望能够以和平的手段与伊达家达成协议,不过内藤隆春倒也没有把话说死。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守足够长的时间,他已经派遣使者前往畿内拜访三好长庆。”

毛利隆景的眼睛微微透红,低声说道:“内藤隆春的话不能够相信,只要且山城多守一日,他和伊达家达成协议的几率就打上一分,显然是希望我们多多益善的,凭借着一千守军想要守住且山城、青山城、赤间关要害,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抛弃掉两座城池,将兵马全部聚于一城。现在的伊达家还不是我们能够击败的,要留好一条后路。”

宇喜多春家点了点头,留一条后路,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是异常困难,要知道现在的且山城通往外面的陆路早已经被伊达军封锁,走海路没有船只也不行。

津津资时低声问道:“兄长,你说我们该如何是好?”

毛利隆景仰面看天,悠悠叹息道:“此战必须打,也必须坚守十天以上,到时候我们走内藤家的路线撤离,将伊达军的战火引向内藤家,到时候必然会有一场争斗,趁机越过国境线,然后乘船前往四国。”说完下达了命令,召集全军,准备守城的命令。

守军只有千余,却要分守三地,当然是不行的。毛利隆景放弃了赤间关要害,表明了要与且山城共存亡的决心,青山城和且山城其实已经练成了一片,便将千余兵马中的大部分守备靠近伊达军阵的且山城。

留在且山城奋战的都是曾经的大内氏的见证人,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内氏为之奋斗的土地,留了下来,成为了守军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人员是仇恨政衡,或则应该说是仇恨伊达家的人,他们都是因为伊达家的崛起而失去既得利益的一帮人。

战争在初期的时候,伊达军已经稳稳占据着上风,且山城和青山城都是大城,大得让他们千余人投入里面犹如巨石投进了一条大河中一般,只能够起到波澜的作用。

在云梯的作用下,一个又一个个的伊达军士兵爬上了高大的城墙。

且山城的决战是在巷战的时候爆发的,毛利隆景从一开始就明白单单凭借着他的千把刀枪是难以抵挡住伊达军的进攻的,唯有将他们拖入街道当中才又可能凭借着熟悉道路射杀他们的有生力量。

他做到了,巷战不期而遇。

大内氏的士兵在此刻刻发挥了他们的另外一面,死神的一面,胜利的天平渐渐得向着他们的方向倾斜。第一天的胜负让留守的士兵心中升腾起了一股勇气,坚守下去的勇气。

毛利隆景深深深的忧虑着,第一天的进攻明显是试探性的,伊达家没有投入过多的士兵,却让芥川城的守军遭到惨痛的代价,在死伤了三百余人后他们退却了,且山城也失去了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

第二天的进攻是在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展开的,政衡给予野山益朝的命令直接而有效,他可以重建一座新的城池,所以说且山城没有必要存在,那就让它成为历史吧。

大火、铁炮、**,能够使用的一切破坏坏都在此刻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平地雷动震四方(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