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位面商人在明末>159刘白羽这人绝对不能用!
位南明皇帝福王朱由崧,而是他的老爹老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在万历十四年所生,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万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长子朱常洛。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想废长立幼,被众大臣、孝定李太后极力反对,史称“国本之争”。

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神宗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不久后,福王完婚,婚费达三十万金。

廷臣请福王按制度就藩,而神宗和郑贵妃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福王的封地在洛阳,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费。神宗派出太监征收“矿税”,搜刮的亿万钱财,皆入福王藩围。

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到时候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倾,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

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

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

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

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项,尤以最后一项影响国计民生、及于边防军饷,后果异常严重。而神宗一概答应。

好容易办妥,郑贵妃依然不让福王按制度就藩,借口为第二年为李太后祝寿,企图再拖一段时间。遭到李太后的训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没有活到第二年70大寿就去世了,大臣们一再催促,神宗和郑贵妃再也找不到借口拖延,只好让福王就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朱常洵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藩洛阳,队伍前后达100多里。

同时,得庄田二万顷,这人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后来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宴”——当然不排除满清篡改历史,一边黑李自成吃人,一边黑明朝藩王都不是东西…….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福王这么个愚蠢贪婪的样子,未尝不是在崇祯面前自保的一种手段——但是历史被改变之后,刘白羽名满天下之后,福王就有点想法了——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没当上皇帝,就是因为得罪了士大夫集团,尤其是东林党这批大嘴跑……

但是天启皇帝任用魏忠贤大杀东林党,老福王朱常洵就觉得这事有变,想等个机会,而后刘白羽身为崇祯皇帝的老师,却没有半点亲近的样子,这位就有点想法了.

我没当上皇帝,不就是因为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闹得么?结果呢,天启那个狼崽子是怎么对待你们的!这回知道我的好了吧!?

崇祯给你们平反,我干脆直接抱大腿!

老福王朱常洵觉得刘白羽这人钱财无数,大官也是触手可及,只怕就想让自己的学术流芳百世,索性以家训的名义,全家学习刘白羽的新理学,那意思就是咱要是当了皇帝,保证思想上,政治上全听你这大儒的——反正朱常洵这人又胖又懒,他心里还觉得有这样能干的大臣,皇帝如果还要指手画脚,那纯粹是吃饱撑的呢!

再说了刘白羽的新理学包罗万象,学深了是很难的,不过皇家子弟么,学一点意思意思也就行了,至少懂点医学常识不吃亏吧……所以这点上朱常洵也是没有压力.

而且为了表示自己对刘白羽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老福王朱常洵也不顾自己的年龄了,效法读书人给刘白羽递了门生帖子不说,还雇佣了一大批不得志的文人鼓吹刘白羽的新理学,骂八股误国…….

崇祯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刘白羽的所作所为和老福王朱常洵的举动联系在了一起,那就十分可疑了,丫和福王联系,不是说逼着我让他当实权丞相,然后科举上一家独大吧…….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又翻出了刘白羽的奏折——刘白羽这厮什么事情都往上写,奏折都是几百,几百的——这也是让崇祯皇帝不待见的原因之一,你丫想累死朕么?

可是不看还不行,刘白羽的奏折都是些言之有物的东西,很多都是治理国家的良策——比如什么整理漕运,兴修水利,以及找到矿山的地点,怎么省钱还有效之类的——虽然开始让朝臣们吓了一跳,刘白羽一个宅在山东的主儿,怎么江南,塞外的地理都比地方官还清楚?

不过后来也就习惯了,朝廷也发现刘白羽这些纸上谈兵的奏折还真是最优解——已经有人私下说刘白羽是孔圣人转世,才能无所不知——甚至朝廷修什么工程,直接就按照刘白羽的奏折办就没错,不按照刘白羽奏折办的,还真基本都是贪官或者糊涂蛋了……

这点让钱龙锡和崇祯皇帝都是亚历山大,虽然刘白羽的奏折都是几百几百的,看得人眼睛都疼了,两人却不得不看……

针对这种现象,文官们给刘白羽起个外号“隐相”意思就是此人虽然不在朝堂之上,内阁诸位辅臣,各部尚书,


状态提示:159刘白羽这人绝对不能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