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公子想要做生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确实做过事生意,就在不久之前,他创办了一家边境银行,主要进行项目是收山货。
作为奉军大帅的大公子,做自己家地头的生意,没理由不挣钱的。
可实际上,他拿到的账本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他的本钱好像所剩无几了……
逢赌必输盛老四,做生意必坑张公子。
这话虽然还没有在民国喊起来,但是让张学良那颗幼小的心灵却倍受打击,因为他做这些,都是为了能够在老爹面前表现一番的,可没想到到头来,却成了笑柄。
亏本的原因很简单,张大公子的银行,其实就是山货公司。请的人都是自己家的亲信,工资是一等一的高。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了,收山货其实是一个累心的活,银行里没有一个人想着进山,或者去集市上开设收购站,而是想着去几个靠山的县城给人贷款做生意。
将山货运到县城之后,那些行商是用不着贷款的,因为进了县城,就等于是把钱放在了口袋里。去货栈就有钱拿,都是老主顾了,谁也骗不了谁。
县城内的货栈生意的老板,担任的角色是掮客,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本钱,只要供货商认可,就能吃这碗饭,也不需要贷款。
至于走南闯北的商人,居无定所,他们往往会把货款存在货栈,也不用太担心货物,因为货栈的老板会帮他们把关,也不需要贷款。
整个流程都没人需要贷款,这让银行怎么办?
可实际上,张学良的银行刚开办的时候,贷款者很踊跃,但是临近要收取回款和利息的时候,却抓瞎了,都跑了……
结果是。张学良很不愿意相信他花大价钱雇佣的人,竟然是养了一帮白眼狼,到他这里来还雁过拔毛。这种事他不愿意追究,也追究不出个结果来。另外。他也感觉到,这帮人眼界太小,根本就不可能帮他打理好生意。
来到上海,见识了大上海的金融热度,让张学良冷下来的心头。再次火热了起来。
前几天,他参观浙江商业厅的时候,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胖子,看模样像是茶房,长相粗陋的让人天天见都记不住,张学良这样的贵公子,谁会去记住一个仆人的长相?
只不过,张学良还是觉得这个‘茶房’是非常有水平的,说话中带着一种浓浓的江湖味道,可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很快,张学良好感顿生,觉得把对方定义成为‘茶房’不太礼貌,至少也应该是商业厅的职员。和‘茶房’一样,小职员在张学良的眼中还是路人甲,但这个路人甲就是与众不同。
临了,张学良还拿走了对方的一本教材,一看之下,惊为天人。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本教材本来就是商业厅的学习教材。不敢说在浙江商业厅内人手一本,但至少也是随处可见的平常货。内容很特别,主要论述的就是美国的商业模式,结合美国模式中的各种弊端。教材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将重要的项目,关系到民生、交通安全、电力、通讯等行业,论述国有化的必要性。
这种理论,在民国,就是在美国也是为所未闻的。美国的政客是知道能源、钢铁、交通控制在私人手中的弊端。可美国人的政客就是不敢说。
而在其他国家,重要经济项目的国有化,只不过是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
张学良第一次见到这种思想,顿时被吸引住了。
这不是解决东北政府执政控制力的最好办法么?而且,关系到民生和政府安全的资源,都是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产业,只要这些产业控制在手中,政府占大头,那么就不愁政府没钱可以用。还能抗拒潜在的风险,对于一个高效的政府来说,就多了一种控制经济市场的手段。
在王学谦的办公室内,见到王学谦的那一刻,张学良还沉浸于浙江人杰地灵的震撼之中,一个劲的说:“藏龙卧虎,藏龙卧虎啊!”
“汉卿,遇到什么人了,让你如此感慨!”
王学谦随口回了一句,拿过秘书的文件,草草的看了一眼文件上的内容,然后签字。感觉就像是一个活着的,有着独立思想的戳,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所有需要盖戳的地方,打上一个并不属于他的印记。
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可问题是,没人替代他,这很忧伤。
张学良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摸出一本不算太厚实的书,郑重其事的放在王学谦的面前。
王学谦定睛一看,很熟悉,这是他不久之前委托上海的经济研究所写的一份商业厅的教材,主要就是介绍这个时代最新的经济类型,通过比较和类比,开拓商业厅干部和职员的眼界。
而书本的首页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内部材料》。
不过对于编写者的尊重,主编的人名还是留在了这本材料上,马寅初。
在马寅初看来,这是一本时间紧,任务重,编写粗糙的读物。连普及文章都算不上,不少地方都是照搬照抄,显然体现不出他高人一等的水准出来。
可问题是,王学谦却只有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算是学究天人,也无法将一本十万字的理论文章放在王学谦的面前。
王学谦随手翻了翻教材,装订,纸张都不算好,用处也很简单,就是为将来的政府投资倡导投资大型项目做准备。而内容对于他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这是商业厅的学习教材,怎么,汉卿你对这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