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兄,你要发财了。”
杨杏佛挤眉弄眼的低声在陶行知的耳边嘀咕着,语气颇有幸灾乐祸的样子。
陶行知还以为自己出洋相了,边上的这位好朋友故意嘲笑他呢?
气冲冲的站起来,可是刚站起来,却脑子有些木然,对啊!他站了起来,说点什么呢?总不能像大马猴一样,铜锣一响,就装模作样的围着耍猴人画好的圈走一圈了事吧?
他大小也是一个留洋博士,国立大学的教授,教务主任。
总不能像一个小丑一样,游走在官场,丢读书人的脸吧?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周围的人的眼神有点异样,似乎透着一种让人感觉威胁的羡慕,甚至是嫉妒。此时此刻,陶行知的心头也颇为不解,这到底是这么了?
好在章炳麟开口,在这位国学大师,革命先驱面前,陶行知还不至于狂妄自大,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如自己:“陶博士,市政府草创,事无巨细,只能捡重点的先抓。百年教育,自强不息,如果宁波能够率先完成基础教育,这将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跨越时代的贡献。而对于教育,你才是专家,不妨乘着这个机会,说说,基础教育定为几年合适?应该传授给孩子什么技能?”
王鸿荣也附和道:“陶博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大师杜威先生的高足,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文,天津南开的张伯苓等大批教育精英,都是杜威大师的弟子。而作为其中之一,陶博士的才干,我们是绝对相信的。”
陶行知这才明白,这是考究他的学问来了。
不过他也看出来,王鸿荣和章炳麟一唱一和的,似乎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默契。
而这种默契之下。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一己私利。
这才平复了一下心境,开口道:“如以教授少年认字为要务,佐以一定的技艺,让少年在学校中学的文化知识之余。树立起价值观,使命感。另外还学习动手能力,培养一门技艺”
陶行知刚开口说不久,却被朱葆三打断了,摆手道:“小孩子学手艺,还不如去店里和工厂当学徒,上学可不是白瞎了吗?”
就这么一句话,顿时气的陶行知差点拂袖而去。
他清楚的知道,宁波商团的那些大佬们,当初不少都是学徒出身。像五金大王叶澄衷。商业巨擘朱葆三,金融巨头虞洽卿等等,当初刚到上海滩的时候,都是高不过柜台,年纪在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孩子。
靠着好学和机遇。这才登上了财富的神坛。
让陶行知想不到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脑子里,还想着手艺需要去店铺里当学徒才能学会,这都是什么思想?
想到这些人,将来挡在自己的头顶,给自己发号施令。陶行知心中顿时去意更浓了不少。好在他的涵养不错,只是笑着看着朱葆三,等着这位名义上的宁波地区最高长官把话说完。
反倒是朱葆三丝毫没有觉察到,王学谦好不容易蛊惑来的教育家,就要被自己赶跑了。自顾自的自言自语道:“小娃娃的时间可是很金贵的,多学一点道理和知识。将来就多一分本事。哪里能让他们去学手艺,荒废时间呢?不妥,这个不妥。”
其实,朱葆三即便在上海总商会会长的位置上,他平时也不会去。只是逢初一和十五,到总商会大楼里露个面。
平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去创办慈善,新建教育。在上海,从大学到中学,他就创办了不少五所,加上红十字会,医院,善堂等等,不少于二十家,每年都需要支付数十万的财产,并乐此不疲。
所以说起教育,他也不能算是门外汉,多少懂一点。
到了他这个地位,钱着急已经不重要了。在去年“佳电”事件,差点让他被国人骂成汉奸。说他是因为几个儿子都是日本洋行的买办,这才刻意的讨好日本人。
但也有人猜测,朱葆三还真看不上日本洋行的那点生意。
有人猜想,叶澄衷的财产不少于 万两白银,而朱葆三的总财产至少是叶澄衷的两倍以上,换成银元就是2000万。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已经能够让朱家几代人一事无成,富贵不已。他还会为钱,去招惹不必要的骂名吗?
显然,不太可能。不过时过境迁,已经无法扭转的局面。现如今的上海总商会已经不如他当初在的时候,有那么强的凝聚力,声望也跌落了不少。但闲赋在家的朱葆三的性格,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个乐善好施,信誉至上的商界奇人。
原本陶行知对朱葆三只停留在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老财奴的印象中,显然缺乏对朱葆三本人的真实了解。
可当朱葆三说出一句:“娃娃的时间是很金贵的”陶行知即便有滔天的怒火,似乎也一下子熄灭了下去,再看尽显老态的朱葆三,反而亲切了不少,心说:“这老头也蛮可爱的。”
这才想起来,王学谦匆匆一别时嘱咐他的话:“把朱市长当成一个长辈看,你会觉得他在处处维护你。”
这饱含深意的临别赠言,自然有王学谦的道理,可惜,陶行知从镇海港口下船之后,就开始后悔。反正有退路,正好是大学的暑假,他又足够的时间观察,如果真的让他失望,最多出点旅费而已。他还是去南京,继续他的教授生涯。
陶行知心头渐暖,继续说:“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收取学费,是必然的,这可以缓解持续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