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得好:“娶妻当不如已,嫁夫当已不如!”
娶妻当不如已:意思就是,娶老婆,一定要找一个家世,学识不如自己的,这样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美满,避免阴盛阳衰的结局;嫁夫当已不如,就是女子嫁人,要找一个高于自己的门第,至少能够让女子安心于做一个贤妻良母。+
这话就是在民主社会,也是至高无上的治家名言。何况在民国,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之中,将姻亲当成政治联合的手段,持家的臂助?
虽然在爱情面前,这个婚嫁的传统说法,让年轻男女们吃足了苦头。
可等到年轻男女长大,为人父,为人母之后,却似乎忘记了年轻时候吃的苦头,一如既往的走到老路上来,并乐此不疲。
陆定在妻子的提醒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归位留学博士,竟然也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作为读书人,文官系统中的一员,要这样的人承认错误是千难万难,必须要找到先贤,或者长者的理论根据,才会说服自己。
“大晚上的,不睡觉?躲在书房里,忙什么呢?”
陆定的妻子吴曼华,精通古典诗词,书画尤为一绝,最重要的是,她是陆定眼中的贤妻良母。顾家,打!都打不走;撵!都撵不跑。虽然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陆定是个文化人,动手打人并非强项,最多采取一些家庭冷暴力之类的,敲打一下妻子。
当然,结婚二十多年,他还有一展手段的机会。
面对夫人的询问,陆定揉了揉发酸的眼眶,这才放下手中的大部头线装书,然后发自内心的欣喜,仿佛像是一个孩子般。献宝似的递给吴曼华看:“夫人,你看这段!”
“曾国藩的《冰鉴》?”
吴曼华迟疑的拿着书,心中的疑惑顿生,这家伙不会是皮痒痒,大半夜的,给她找不痛快吧?
被说为什么吴曼华生出如此想法,因为陆定和王鸿荣也是朋友,只是两人的交情在王鸿荣离开燕京之后,变得淡薄起来,两家人来往的少了。但即便如此。两人在人生上的某些节点是如此的想象,都坚定的认为,怕老婆不是丢人的事,而是美德。
当然,他在怕老婆这件事上,比王鸿荣差那么一丁点。
但也要看情况,比方说现在,陆定无意识的在书房里找出了曾国藩教如何养儿子的书信手札集《冰鉴》,这本来是无心之举。但听在吴曼华的耳中,却宛如平地惊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点燃了似的。
儿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为丈夫延续血脉。生养下继承人,等于是滔天大错。古时候女子有七大罪状,不容于礼法道德,七出。中的第二条就是,无子,以绝其嗣也。
遇到这样的女子。被丈夫冷落已经算是万幸了,被赶出家门也不是少数。
吴曼华没有给陆家养下一儿半子,这心里头整天就像是悬在半空中一般,日子过的是战战兢兢,深怕被夫家的人背后说闲话。原以为,等到女儿长大,她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到头了,老了、老了。没想到陆定却又想起了生儿子的事,这能让她不寒心吗?
脸色铁青的吴曼华,眼神中带着凄苦的绝望,对陆定叹气道:“你想要纳妾,我不阻拦。”
说话间,眼泪就下来了。
陆定正在兴奋过头的时候,以为找到了人生的启迪,女儿这一辈子的额幸福有希望了。拿出晚晴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书,可不是旁敲侧击的打探妻子是否同意他纳妾。而是认为,按照曾国藩养儿子,看人才,选手下的眼光,去选女婿也未尝不可。
再说了,女婿也是‘半’个儿嘛!
没等陆定从这弯弯绕里面反应过来了,吴曼华就泪眼婆娑的抽泣道:“我就知道,你想学曹锟,五十岁生儿子也不算晚。你说吧,到底看上了哪里的姑娘,明天我上门去下聘礼。不过窑姐就别想了,更不要指望她们给你生下一儿半女来……我的命……”
陆定‘懵’了,彻底的‘懵’了,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让他的妻子生活在如此焦虑之中。
“夫人呐,你说什么不着四六的话?”
“你不是要纳妾吗?说好了,只准是黄花大闺女,其他的一律免谈!”
陆定眼神茫然的看着已然不在年轻,但依稀还能看到往日风光的妻子,忽然感到自己很冤,比窦娥还冤,他压根就没有纳妾的打算。他不是一门心思招女婿吗?怎么和纳妾扯上关系了?
不过家里头,女儿出嫁之后,就变得冷清起来了……
要是有一个娇滴滴的小妾,这日子就美了,陆定有些出神的想到。随后,就猛然惊觉,自己压根就没有想过纳妾的事,怎么扯到这个上面去了?耳畔听到妻子嘤嘤切丝般的哭声,顿时心疼不已。
“夫人呐,我这是找女婿,你扯到哪里去了?”
“正因为找不到女婿,才想到自己养儿子……”
“不是!”
“你说,有没有想过?”
陆定沉默,见妻子心碎绝望的眼神,顿时叫苦道:“夫人呐,我真没有这个意思!”
吴曼华从丈夫的眼神中,似乎找到了她所要的真诚,主要原因是她确信了陆定没有纳妾的意思,这才守住了**神通,开口道:“好吧,你说找女婿的事吧!”
陆定中心不免苦笑,这女人,都四十多岁的老娘们了,虽然不见老,但年纪不饶人,还整天防着他这,防着他那。陆定不是女人,当然不知道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