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衣看向他,微微有些奇怪:“二哥怎么了?今儿母亲还让苏嬷嬷过来传话,说二哥再过几日就回来了,母亲正在家收拾他的院子。”
楚少渊轻轻蹭了蹭她柔嫩的脸颊,无奈的叹息一声:“也不知道老四是从哪儿弄到的工部衙门的册子,说二哥在任上贪墨,还要我拿工部侍郎的位置来叫唤。”
婵衣心一紧,忙问:“你答应了?”
楚少渊摇了摇头:“他明显是要用此来要挟我,若我真的答应,只怕他转头就会将这件事儿捅到父王那儿去,只怕到时候二哥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我现在只是担心二哥在任上的事儿。”
婵衣心中一暖,伸手搂住了他,“不用担心这些,虽说二哥是因为河工上的事儿才会被皇上放到了福建,但二哥并不是主理河道的人,若当真论起来,四皇子的嫌疑更大,何况前头还有一个张家公子顶着,二哥怎么也不可能会成了这个出头的鸟儿。”
楚少渊轻轻一笑,“晚晚说的是,二哥那么谨慎的人,自然是不会留下什么把柄的。”
只不过若是有人有心捏造事实,二哥便是再谨慎也没有用处吧。
楚少渊决定下午去了工部就将这件事儿偷偷的办妥了,省的老这么被人惦记着。
而婵衣这头安慰了楚少渊,那边又猛然想起来先前她让沈朔风使出去的银子,她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这银子可都是二哥从任上拿给她的,若是因为这点银子将二哥的前程败坏了,她可要恨死自己了。
可楚少渊已经去了衙门,半下午的,她也不好直接吩咐人喊了楚少渊回来,她在屋子里左想右想,决定去一趟谢家,去问问已经致仕了的外祖父的意思,若是这件事棘手的话,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再不济也得将二哥摘出来。
她想到这里便高声喊了锦屏:“去将昨日宫里赐下来的点心包好,我们去一趟谢府。”
锦屏几个丫鬟忙将碧纱橱里放置的黑檀木匣子用三江布包好,又去门房叫了车,这才簇拥着婵衣去了谢府。
谢府因为这几日嫁女儿的事十分的红火,谢霏云的亲事之后便是谢霜云的亲事,所幸这两门亲事相差了有半年的时间,置办起来也不会太让人头疼。
谢三夫人周氏正忙着打点过几日的腊八节,听见丫鬟进来说安亲王妃来了,她心中不由得诧异。
明明前几日才在夏家见到外甥女,怎么隔了不到多久她又来拜访。
一边奇怪着,一边吩咐人拿了待客的衣裳来换了,披了斗篷便去了花厅。
婵衣一见周氏,便连忙迎上去,连给周氏行礼的功夫都没有给,径直开口问道:“三舅母,弹劾的事情你可听说了?”
周氏眉头一皱看了看周围服侍的人,那些丫鬟婆子们很有眼色的自觉退出花厅去。
她这才点头道:“听你三舅说了,他说不打紧的,都是些投石问路的人,伤不了谢家分毫,老太爷原本就对社稷有功,这种弹劾的折子又都没什么真凭实据,不足为惧。”
她一边将婵衣让到了太师椅上,一边笑吟吟的看着婵衣:“这些朝堂上头的弹劾事儿虽然看着凶险,实际上若不是有真凭实据,大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碍的,倒是难为你还要这么辛苦的跑一趟。”
婵衣哪里是专程为了这件事来的,不过听见三舅母这么说,她心中也算是落了一块石头下去,顿了一顿才又开口问道:“三舅母,今儿听王爷说有人将我二哥在福建河工上头贪墨的书卷弄到手了,我二哥不过是跟着那些板材商或者石料商一同做买卖,自己在中间拿一个差价罢了,这种事儿还是跟张家公子一道儿合伙儿的,怎么就成了贪墨了?”
“三舅母,不然你帮着我让三舅问问外祖父,这件事儿会不会牵扯到二哥的仕途。”
周氏并不知道夏明彻在福建的事儿,此时听见婵衣这么问,心中也不由得有点打鼓,不由得就有些迟疑,公公的那个性子简直是又臭又硬的,她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对婵衣轻轻摇头:“若说别的还好说,若说河工上头的事儿,只怕老太爷要生气的,他向来不看重钱财虽然是真,但也不喜欢后辈为了一点点银钱就将自个儿该守的气节都弃了。”
婵衣忍不住垂头丧气起来,若是她没有开口跟二哥拿那么多银子就好了。
她原本的意思是要给二哥跟大哥在家中置办些产业的,可却因为一时心软,都给了沈朔风去救他的什么鸣燕楼了,现下可好,朝廷上终于有人追究起来。
这可怎么办是好?
婵衣忍不住又叹了一声,若是楚少渊在就好了,至少还能帮着出出主意。
周氏见她有些郁郁,安慰她道:“你也不要太担忧了,等你三舅回来,舅母与你三舅说说,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法子。”
婵衣知道周氏是在抚慰她,抿了抿嘴,道了谢:“三舅母,那就劳您费心了。”
周氏笑着让她不要太伤神,又说了几句家常,婵衣这才从谢家告辞。
回了家,二门上头有小丫鬟进来禀告,说是沈爷求见王爷。
婵衣微微皱眉,自从他们二人成婚之后,沈朔风便时常出入王府,府中的下人见他与楚少渊来往密切,也都尊称他一声沈爷。
只是不知道他这个时候过来又是有什么事。
婵衣点头:“先让他在外院等一等,派几个小厮过去服侍,等王爷回来了自会见他。”
小丫鬟点头应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