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嫡女传记>第149章 河边弱柳娇羞温婉

太后为给远征的青王祈福,所以特地邀了不少世家的女眷一同,这对众人来说,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但凡是有诰命,或是家中有未出阁又临近及笄的小姐的,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只从平原公主身上,她们就能想见,若是有一天,她们也能得到太后的欢心……谁说她们就不能与平原公主平起平坐呢?更何况皇宫中还有那么多尚未婚配,正妃之位空缺的皇子,哪怕不能像贺莲房那样得到太后的庇佑,被太后认为义女,能得太后的眼,跻身为皇子妃的候选人,就已经是她们天大的福分了。

再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将来总有一天,皇上会老去,谁能保证她们这些人里头,就不会出现母仪天下的皇后?只要她们成为某位皇子的正妃……想当然尔,二皇子、九皇子所受到青睐最多,毕竟他们是皇帝所有儿子中最优秀的,至于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就都被忽略了,尤其是成天招猫逗狗不干人事的十六皇子。

徐氏有着一品诰命,所以自然也是要去的,且她近日心情都不怎么好,半夜经常心悸、惊醒、失眠,所以也想着借着这次祈福的机会给自己求个签。顺便物色一下,到来的世家女眷中,可有年纪家世都适合做贺励续弦的女子。

徐氏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错。蓝氏早逝,后来进府的上官氏又是个心机深沉的,这回徐氏可不敢再挑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儿媳了,虽然贺励从没表现出想要续弦的意思,但徐氏可不能允许自己唯一的儿子从此后孤独一生。她是贺励的生身母亲,自然有权力为他安排终身大事。

此刻,徐氏已经完全忘记——就是由于她的自以为是,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悲剧。

贺莲房深受太后喜爱,所以只来得及问个安,便又被离不开她的太后命人唤了回去,徐氏心里不虞,面上却仍然是笑的,原以为贺莲房被封为平原公主,他们贺家就能更加辉煌,可谁知道这辉煌,全是贺莲房一人占去的!这丫头当真是忒地狠心,竟一点都不帮助她的父亲,从她被封公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贺励也没能得到任何实际上的帮助!

最让徐氏对贺莲房升起方案之心的,是因为她发现从此以后,贺莲房的婚事便由不得她来做主了!现在贺莲房是太后的义女,这说明什么?说明贺莲房已经是皇室中人,能决定她的婚事的,只有皇帝和太后!

也就是说,以平原公主的身份,贺莲房是断然不能嫁给任何一位皇子的。徐氏最无法接受这个!不能嫁给皇子做正妃,也就是说,注定与那个万凰之王的位子无缘!

大徐氏的确死了,但她留给徐氏的自卑、嫉妒、怨恨……远远没有离去。在徐氏的潜意识里,她仍然想要登上权力的顶峰,这样的话,日后她去大徐氏的坟前,也能骄傲的笑一回。

贺莲房便是再有出息,日后也不过是招个驸马,又能为贺家带来什么样的荣耀呢?

眼睁睁看着贺莲房与贺茉回出落的一天比一天标致,她们小的时候便是出了名的美人胚子,越是长大,容貌便越是肖已故的蓝氏。那个高贵、美丽、优雅,完全挑不出任何缺点的儿媳!

所以徐氏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儿媳,重新让贺家热闹起来,然后新媳妇可以为贺励再生几个孩子,那样的话,她这把老骨头说不定还能活到看着孩子成器的那一天。

对于贺莲房、贺茉回这两个孙女,徐氏可以十分冷酷,但对于贺兰潜这唯一的宝贝金孙,她却生怕他受到一点点伤害。贺兰潜依赖贺莲房这个姐姐,徐氏是知道的,但她却总是想着让贺兰潜离贺莲房远一点、再远一点……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牢牢地将唯一的孙子控制在掌心,为他定制和选择最好的未来。

徐氏坚信,她所决定的,必然会是最好的!

这个想法在她看见贺莲房如今的风光后,变得更加坚定了。

贺莲房在相国寺后头的厢房里陪着太后与住持讲话,各位女眷在陪同太后上完香后都有短暂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徐氏便在魏妈妈的陪同下,慢慢地朝后山走去。

因为太后要来相国寺祈福,所以今日封闭山门,香客稀少,这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上次那样的突发状况。今儿一早,太后还拉着贺莲房的手直念叨她是个傻孩子,别人看见刀刃来了,第一反应都是躲开,或者是拿身边的人做遮掩,唯有这个傻丫头,一门心思地往前冲,也不管自己会不会受伤。

相国寺的后山种了一片梅花,虽然正值夏季,但这梅花却仍然开得灿烂,美曰其名为“暖梅”,花朵皆为淡淡的粉白色,闻起来有着淡淡扑鼻的芳香。年轻的小姐们都是喜爱赏花扑蝶的,尤其是梅花这样傲然独立且又特立独行的花种。娇俏的美人,芳香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柔和的清风,一碧如洗的天空……素来清净的相国寺多了女子的欢声笑语,似乎比平日又多了几分人气。虽然平时也是香火鼎盛,但有大批女眷到来的情况却少,尤其今日诸多小姐都要在太后面前保持良好的风度与教养,所以一个个都矜持的很,即便是在梅花林中也依然文雅的笑不露齿,令人觉得心旷神怡,却又不至于太过聒噪。

但凡世家高门养出来的小姐,没有一个是是不懂礼仪的,她们的一颦一笑都经过最严苛的教导,尤其是出门在外,她们都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最高雅最动人的一面。

若说哪家千金是京城众多世家小姐的楷模


状态提示:第149章 河边弱柳娇羞温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