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气氛,似乎都因为王德孚两位叔叔的主动示好,而变得缓和下来。
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尴尬的或许就是再次陷入沉默状态的王老太爷以及那位主动向王德孚这一方发难、却惨遭碾压的四叔王海光。
王海光这个时候已经悄悄地溜到了王老太爷的身后,似乎只有这个一向纵容他的老父亲,才能给予他安全感,他现在不敢再硬怼王德孚,却用怨毒的目光死盯着王沫儿这个丫鬟。
说起来王海光如今这样一事无成,最该怪的也是王老太爷,毕竟是老来得子,最宠溺不过了,结果等到发现王海光已经没法板正之后,已经彻底晚了。
王海光的年龄比王德孚大不了多少,对王海光的教育失败的教训,便让王老太爷变本加厉地对待王德孚,仿佛只要教育好王德孚,便又能弥补他在王海光教育上的失败。
总而言之,王德孚就好像是个框,任何王老太爷的意志,都要往他身上塞,偏偏王德孚本性刚毅、自强,才不会轻易受人摆布,于是就变得愈发叛逆,当然,这样的叛逆,仅仅体现在这二位身上,对其他亲人,他都有应有的尊重。
只因在原主王德孚心中,不管是他的四叔王海光,还是王老太爷,都是造成他人生如此受限制的直接原因,他绝不会将这二位视作亲人。
气势汹汹出来的王老太爷,似乎自导自演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毕竟需要指出的是,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虽然身子骨还是很硬朗,但这个家以后,终究会由王海清或者王海泉来当,当这两位最大可能成为家主的人,对王德孚释放出善意之后,那王德孚的处境,自然出现了反转。
王老太爷也已经没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威压王德孚了,因为王德孚确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若是完全以家族为重的话,那他现在就该和他的二儿子、三儿子一样,尽可能为王德孚在文坛上越走越远创造条件,而不是继续想要让他去当兵,否则这绝对会逼得王德孚不再对家族有任何归属感。
但是王老太爷怎会这样唾面自干,他只是冷哼一声,便头也不回地回屋了,他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持他最后的颜面。
日常服侍王老太爷起居的丫鬟凤儿,在跟着王老太爷走的那一刻,望向王德孚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她知道,她失去了讨厌王德孚的资格,以后再面对这位三少爷时,决不能有任何不敬。
连王老太爷都已经奈何不了三少爷了,何况她这个下人?
而从今往后,王家下人私下里再议论三少爷时,定然不会再像以前那么肆无忌惮,还敢各种贬低三少爷。
王老太爷走了之后,王海清与王海泉反而还选择去长房的屋内坐了坐又寒暄了一会儿,或者说是进一步了解王德孚所取得的成就。
王海清与王海泉并不担心因此而被王老太爷迁怒,因为他们从小被王老太爷教育要以家族为重,对待出色的家族后辈,一定要好好提携,如此一来,家族才能更加团结兴旺。
那些内斗严重,连家族中出色的后辈都要打压的家族,可能早就被历史淘汰了。
而且王海清与王海泉都拥有自己的基本盘了,有时候也根本不用看王老太爷的脸色,只是他们保持着对父亲的尊重而已。
在这一场爆发的纷争就此消弭于无形之后,王家的下人们私下里讨论的内容,已经变成了这样——
“德孚三少爷这一次真是王者归来啊,不声不响竟然成了作家,让老太爷都因此而不再威压他。”
“这么年轻的作家,意味着他以后肯定前途远大,名声越来越大之后,说不定还会被邀请去当高官,那可是整个王家的荣耀!”
“我是真没想到这位三少爷竟然在老太爷的控制之下,硬生生地走出了一条他自己的路,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年头文人、学者、作家的地位可是相当高的,稿酬也比普通人的收入高很多,难怪三少爷可以轻轻松松买回来那么多价值不菲的礼物,真羡慕长房的下人,他们好像都有魔都才能买到的年货发……”
“之前居然还有人乱传三少爷借高利贷,他根本不是那一位爷好不好,以三少爷的性格,怎么会做这种败家的事情?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三少爷果然就是王家的未来!”
“这样一看的话,三少爷拒绝包办婚姻,也做得很对啊,像三少爷这样英俊有才的人,就是被帝国公主招为驸马,也不奇怪啊,到时候王家说不定也会成为皇亲国戚!”
……
就在这一夜之间,王德孚这位曾经被阖府认为是叛逆无礼的三少爷,如今竟然因为他进入了文坛,而一下子扭转了众人对他的印象,只因他未来的潜力。
当然,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个时代作家的地位,是有多么崇高。
在不少人眼中,大作家似乎都和大官划上等号了,许多高官其实也挺喜欢著书立说,要不然就请人代笔写自己的传记,增加自己的名望,要不然怎么让选民知道他呢?
帝国拥有选举权的民众,显然是那种拥有资产的人,至于没钱的穷人,当然就没资格拥有选举权了,没有当公民的资格,要不然就在本土当仆人、农民、工人等下贱的劳动人民,要不然就滚去殖民地。
王德孚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在意他在王家的地位,反正在他看来,这个王家等到王老太爷去世后,肯定是要分家的,他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