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114 章 教材

大雪山上,汉人,苗人的孩子,大大小小加起来,怕是有上千人之多,不过这件事情,还得找熊海兄弟。

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山里的苗人来说,如何劝服他们,让他们的孩子上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家庭少了劳力不说,最重要的是,你得告诉他们,读了书又什么用!

有时候,你费尽口舌,千言万语,还不如人家头人的一句话。

熊海熊江兄弟俩带着一群人,在黄铁矿矿井里正忙活着,看到王斌过来,熊海急忙走过来,把蒙着口鼻的布条取下来,嘴里问道“王兄弟,你怎么来了”

王斌指了指熊海手里的布条,熊海道“主要是这硫磺的气味大,得把口鼻遮住,不然时间长了不行。”

王斌又想起了后世的口罩,说道“熊大哥,回头我让人做一批蒙脸的东西,给你们送过来,或许有帮助。”

熊海点点头道“那感情好,王兄弟你做的东西一定不会错的!”

黎老汉远远地走了过来,看到王斌和自己的孙子,也赶紧乐呵呵地上前打招呼。

几人找了块地方坐下,王斌对熊海和黎老汉说了自己准备在山下建一座学堂,让山里的孩子都去上学的想法。

熊海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王斌竟然找他谈这些事情,一时反应不过来。

黎老汉倒是一下高兴了起来,摸着嘴角上的胡子颤颤地说道“王大人,你这可是大善行啊!现在这山里来的人是越来越多,汉人苗人加起来有上万人了,光是小孩子怕就不下上千个!如果孩子们都能上学堂,那可是大功一件啊!”

见熊海沉默不语,黎老汉埋怨道“熊海,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难道天助会害你们你难道愿意苗人的后代都是睁眼瞎,一辈子呆在山里”

熊海沉思道“老丈,我不是这个意思,苗人后代能上学堂,我当然高兴。只是这上学堂,花费不少,家里有男丁的,都想有个帮手,怕是有些难啊!”

王斌道“熊大哥放心,学堂不用花费钱财!孤儿的话,可以住在学堂里,包吃包住。”

“另外,将来孩子们长大后,都有地方找活路!大雪山上的铁厂,以及咱们将来其它的生意,都会优先照顾上学的孩子们!”王斌加了一句。

熊海不禁诧异道“天助,那得花多少银子啊!这是不是长久之计啊”

王斌正色道“熊大哥放心,无论如何困难,学堂我一定都会办下去的再说了,再缺银子,也不能在这上面省”

熊海道“天助,我当然相信你!孩子们学堂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和黎老丈商量一下,到时弄好了通知你。”

黎老汉抚着花白的胡须道:“天助,你这是大善举啊!我和熊海代表大雪山的孩子谢谢你了!”

王斌也动情地道“咱们都是一家人,这些孩子就是咱们自己的孩子我绝不会亏待他们”

熊海感动地拍了拍王斌的肩膀,久久说不出话来。

自从王斌上山以来,苗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暂新的房子,衣食无忧。而这一切,都是拜王斌所赐。

安全有了保证。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忍饥挨饿。而今,王斌又要办学堂!

一想起苗人的孩子能和汉人的子弟一样,读书写字,熊海的心里就不由得一阵火热。要是这事真办成了,山里的苗人还不得感激自己一辈子,立生祠都有可能!

熊海当然知道,这一切的功劳都是王斌的,他也无意和王斌争夺什么。对他来说,王斌是他的恩主,也是苗人的恩主,他已经决定要跟着王斌死心塌地的干下去。

王斌的队伍在河谷训练,苗人的年轻汉子都是垂涎欲滴,许多人都是蠢蠢欲动,就连自己的弟弟也不例外。

大雪山如今火热朝天,又是铜铁矿,又是煤矿盐矿。熊海怕影响开矿,所以一直不让自己的族人参杂其中,只不过他也不知道能顶多久。

熊海道“兄弟,我的族人里面,十七八岁的年青闲汉大概有三四百人。这些人平时也就是打打猎,好勇斗狠。你如果要人,就把他们收了,省得他们整天弄得鸡飞狗跳,到处惹事。”

黎老汉跟着说道“熊海说的是!自从沐滩河谷的土匪被灭了之后,大雪山南麓的汉人跑过来好几千,山上挖矿的人是足够了。咱们汉人里面,也有三四百人闲着没事干。他们年轻气盛,不愿意干这些活路,你还是赶紧收了他们,省得碍眼!再说了,如果他们跑到山外去到处乱嚷嚷,对山上总归不是件好事情。”

王斌点头道“大家放心,等忙完了学堂这件事情,我就来处理一下这情。你们下去通知一下这些人,半个月后,我会重新招一次兵。我不能确保他们都被选上,所有的人要经过考核。选不上的人如果想找活路,可以在山里的工坊干活,不愿意的请随便,咱们绝不强迫任何一个人!”

“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这是19世纪后期,清末人张德彝所著的《欧美环游记》中,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的一段文字。

中国古代没有后世的这些标点符号。在中


状态提示:第114 章 教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