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013章 躬行

第二天一早,王斌给胡伟两兄弟交代了一下家里的事情,就奔向城北郊的招工地点而来,远远的就看见董平和张直已经在忙碌,两人正带着人处理一些杂草垃圾,以及搭锅堆灶,及煮粥事宜。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经常锻炼对年轻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十分重要,就如刘兴全,从来不锻炼身体,都这会了,人还没有过来,看来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啊!

过了一会,一缕红霞穿透灰色的云层,瞬间把光亮布满了整个河滩,王斌搭手一瞧,刘兴全带着家丁们,晃晃悠悠的过来了,看来这小子还没忘记今天这里有事情。

富顺县的大街小巷,一瞬间,流民们和居民们全部都知道了王家城北郊外招工的消息。

县衙的衙役敲着铜锣,嘴里叫喊着:“城北王家盐场招工,身体强健者皆可前往,月钱500文,有井、灶手艺的工匠月钱一两银子,愿去者到城北郊滩台报名。”流民争相蜂拥而去,本地闲散在家的一些工匠和住户,也是风闻而往。喧嚣之后,城中倒是静了下来。

官道旁的足球场大的空地里,搭起了一个个帐篷,里面几口大锅冒着热气,刘兴全和董平正在安排煮粥。报名的桌子前堆起了密密麻麻的流民,少说也有两三千人。

王斌站到桌子上,向着前来的流民大声喊道:“大伙儿静一静,我是这里的主事人,我叫王天助,大伙儿听我说两句。”听到主家发话,流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今天我们王家盐场招工,身体强健者都可以参加招工,会手艺的工匠、在井灶上干过的优先,基本月钱500文。”

王斌指着后面煮粥的地方道:“大家看到了吗?那边就是煮粥的地方。我们招工的时间是三日,记住,是三日。这三日,凡是到这里来的父老乡亲,不管能否通过招工,粥管饱。”

流民人群里发出一阵欢呼,流民们排着队一个个上前领粥。

刘兴全一边指挥着几个妇人煮粥,一边看着王斌,酸溜溜的对董平说:“咱们出钱出力,天助倒好,什么也不用干,一番话,流民全把他当成大善人了,咱们就没人问!”

董平笑道:“那你还干的这么卖力?那些穷人道谢的时候,我看你可是眼圈红了几次的。”

“年龄,哪里人,家里几口人,有没有手艺,可读过书,会写字?”王斌问道,在纸上记下,遇到有手艺的就在后面注明,做记。这毛笔写字可不是个轻松活,一会儿王斌就觉得手腕酸痛的不行。

“在下杨震,三十有四,湖北麻城人,一家三口人,还有贱内和小女,小人读过书,中过童生。”

“哦,会写字。”王斌抬起头一看,招收道:“你被录取了,现在,你来坐在这,帮忙登记后面的流民,有手艺的要特别注明一下。”杨震心头一喜,忙施礼道:“谢主家!”他来到桌后坐下,战战兢兢的拿起了毛笔。

通过的人兴高采烈,没有通过的两眼抹泪,独自一人的随即赶快去排队领粥,拖家带口的赶紧飞奔回去喊自家老小前来,北郊一片热闹景象。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离开,反正这三天这里有饭吃。通过的人里,机灵一点的已经围在王斌身边,向主家表态度,问这几天可有什么能先干着的。

王斌选了几个稳重的,要他们第二天带领通过的人打扫清理北郊的荒废房屋,需要修缮的都统计起来。王斌还命人修起了许多茅房,以免佣工众多,随地排泄,黄白之物污染环境。

招工第三日期满时,招收的总人数达到了4000人,大都是16岁到30岁的年轻男子。。

富顺县盐业上千年的历史,在加上临近长江,靠近几省交界,所以流民比上次的其它地方都多。

王斌把流民里面的600多工匠分出来,单独组织起来。他从其余的3300多人抽出素质最好的300人组成护场队,剩下的3000人分成4组,每组750人,分别由忠叔,王前,另一个忠仆老田和自己负责一组。

由于井盐生产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基于此,王斌把600多工匠暂时分成40个组,每组15人,每组分别由手艺最好的6个井匠、灶匠和笕匠担任匠头,副匠头。然后把这15个组分到各自的750人组中去,这就形成了每15个工匠带75个青壮,90个人组一小组,共40小组。

康熙年间严禁民间武装,因此300人的队伍就叫护场队,手中也只是木棒。护场队暂时负责井灶生产的安全,以及防卫工作。

有经验的工匠熟悉井盐的生产分工,王斌的家仆和忠叔也在盐场多年,不用王斌操心,各个盐井,灶开工的开工,淘理塞井的淘理塞井,修灶的修理盐灶,找新井的找新井,一时整个滩台区都忙碌了起来。

由于招收的人大多都是湖广各地的流民,身无分文,都没有银钱,所以王斌提前发了半月的工钱。流民也纷纷搬进了清理过的废弃房屋里。

井灶上需要购买的材料和各种器械,再加上提前发给流民的工钱,王斌从刘崇年那拿的5000两银子一下子去了一大半。

这几日,王斌都忙着招人、恢复井灶的事情,不可开交。忽然董平来找他,说是刘崇年来了,叫他晚上在“太白酒楼”吃饭。

由于太忙,王斌都忘了刘崇年那边的情况。想起来,应该是盐商那边有了消息。

华灯初上,富顺县最大的酒楼“太白酒楼


状态提示:第013章 躬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