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书童考科举>第31章 考试现场

查身的步骤也不繁琐,先摘下帽子,再解开衣襟,最后将鞋子脱掉。一系列步骤下来,还是让一些意图舞弊的人不敢轻易作案。

等到了小屋,衙役在查完叶秋花身后,让她领个木牌进去,按木牌号找到她去的位子,木牌号也还挺吉利,恰好是她生辰。

“真是个小娃子,八岁也并不大,怎么也来挤这考试?”衙役见她虽不矮,到底在众多十几岁考生中,还是颇为显眼。

叶秋花微微一笑,“考的好玩,只是进门前,发现男考生比女考生似乎多一倍不止,惯例如此吗?”

“这有什么稀奇。”衙役见她对这个感兴趣,随口一答,已开始检查下一位考生,“不过难啊,你还是多学几年,估摸着这一次县试师爷女儿是女考生中最有希望的”。

“你是说李滨水,李小姐?”话语不太相信。

“滨水小姐才能是你质疑的?”衙役语气果然很不客气,懒得细说。

叶秋花也不在意,“李小姐当日在花灯节上才华横溢,确也是不能质疑的。”

那衙役见叶秋花不太服样子,又好笑又有点恼意,“那是自然,就算是被师爷夸的那个谢府丫头,也比不了滨水半分,何况是你?”

衙役说完,又冷冷望她一眼,这个装扮的颇为正式,但还是止不住那股小家子气的小娃。。

就那么一瞬间,叶秋花如芒刺在背,脸色立马冷淡,再未说半句,而是走出小屋,一步步踏进考场。

起于微末,身似浮萍,从来都是这般被人看待,似乎也不必介怀。

这一去的尽头,才是她的归处。

那里是鲤鱼跃龙门的起点,是飞上枝头的试飞,更是万千寒门学子日夜勤学的考验场。

口舌之快,又有何益?将心情全然放在此处,真是糟蹋,叶秋花望着考场上诸多考生与她一同在此奋战,心思澎湃。

与现代考试一人一桌一椅不同,古代科举考试里每个人是在极狭小的屋子里考试,除却可以用来写字的桌子,就只有可半躺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让人走动不得地方,考试时间也极漫长。

县试的第一场叫做正场,四书题五经题各一道,试帖诗一首。字数上面也很有讲究,完全是模板式应试,并不是提倡的洋洋洒洒,下笔千言。

而科举题答法最为推崇八股文,也是当下考科举最常用的写法,相传来自乞丐皇帝,至于乞丐皇帝其他传说,在花灯节时,夫子曾给秋花提起过。

“那皇帝从民间而来,家徒四壁终握万里河山,最是懂人心诡谲,连这八股文也是大有用意的。”当日夫子话语又响在她耳旁,叶秋花握紧毛笔的手也紧许多。

现在叶秋花正将该试卷先后翻阅看这试卷上题目,如夫子今早时所言,县试是基础考试,在难度上并没有太大。

第一道题出自《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叶秋花微微蹙眉,此句并非什么偏句怪词,意思很简单,且是很寻常的一个摘句,知县将此作为第一题莫非有什么玄机?

叶秋花抬头向正襟危坐的知县望去,余光发现其余考生已提笔刷刷写去,更让她有些犯难,四处还有衙役用牌灯巡视考场,气氛越发庄重。

考试这种事,有时候不是在写答案,而是在与出题者互博,揣摩出题者意图,写起来才会紧扣主题。第一道题就真的这么简单吗?

此句拆开来解释,就是想要治理国家必定会管理家庭,如果不能管好自己家却能教其他人,这样的人是没有的。

初看来,似乎是治国齐家的话语,但是倒过来看,会发现暗藏玄机,治国大才与琐碎小事相结合,层层推进,讲求以点代面,该将家中的利益得失平衡到国家这个层面上。

其深意应是在探寻人才的品行素养,若人能将小家和睦,才能将“大家”治理得当。

叶秋花瞬间思路如泉涌,找到这个突破口,起笔就是: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此句出自钱琦《钱公良测语·规世》,写于此处为破题。

八股文格式严谨,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破题需要将题目的题意分析清楚,自拟角度阐述全文的内容,一方面简单到只要两句话,另一方面要做到画龙点睛的妙处,往往能让人抓破脑皮,想这一句。

叶秋花立马落笔,将此句写在放下来的素纸,也不多想,尽数将其后的内容,一气呵成。因为夫子特地吩咐过题目和抬头字需用楷书,所以素纸上其他字仍是依她喜好,字体行书。写完后,又仔细用正楷誊抄到卷面上。

第二道题则是五经题,还是最难的五经之首《周易》。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叶秋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知县大人出题可以说是不按常理出牌,县试考周易的情况可不多。因她不信鬼神,这样玄之又玄的经书,都没怎么细细揣摩,想不到初次考试就直捏到她的弱处。

只是,怎么能折戟于此处?

她开始回想当日课上夫子如何评价此书,“《周易》其实是《易经》三本书之一,另外两本已经失传,这《易经》因为诸多不可考证,作者出处还在争议,当下依旧将此书看做是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奇书,其中说的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也就是说这本书本身也是多灾多难,非一蹴而就的作品。

念及此,叶秋花


状态提示:第31章 考试现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