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启在训练场呆了一整个下午,与负责训练的人员详细了解了这些新兵的训练进度。
在这里负责新兵训练的,除了一部分原来邓卫国召唤来的老兵和退役的卫队成员,还有就是现在六支中队中表现优异的各级士兵,在这里各自提升一级,担当基层军官。
有了他们,这些新兵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现在的六支中队里,也方便各个中队了解士兵的训练情况,方便训练结束后抢人。
详细了解了训练、装备、伙食、后勤等情况后,宋天启在他们集合吃饭的时候进行了简短的讲话,鼓励他们认真训练,忠于基地,为保卫基地,保卫家人,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虽然宋天启自己都觉得有些别扭,可这些还是必须的洗脑过程,听得多了,自然就进了心里,逐渐就变成了心理暗示。
在训练场的食堂与士兵们共同吃了晚餐,宋天启就回到了内城的主楼之中。
在分给自己的办公室里略微休息了一下,就下楼去会议室开会。
会上重点讨论了对于殷市市区的使用计划,宋海已经提前与宋家的几个重要负责人进行了沟通,通告了宋天启的建议。
所以,虽然有些代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听取了宋天启的讲解后,也接受了殷市市区并不适合大规模使用的意见。
大家主要围绕着宋天启的看法进行展开,在不进驻太多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殷市市区这面旗帜。
各方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案,连会议室中悬挂的殷市地图都不得不更换了两张。
经过讨论,决定在殷市的市中心,利用现有的高楼大厦,建立一座要塞,作为殷市市区的核心区域。
要塞中的所有下水道将被完全封闭,并在市区周围的建筑物顶上安装监控设备,确保要塞的安全。
这座位于平原上的城市要塞,将成为曙光基地向外扩张的前沿阵地和出发阵地,同时也会是曙光基地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吸引幸存者投奔的安心丸。
然后,曙光基地将扩建前些天为了清理殷县县城丧尸而建立的五里庙村要塞,使之完全封闭从林县东出的山口,作为林县的外出之门户。
而从五里庙村要塞到殷市要塞,也将沿着现有的公路,修建一条安全通道,也就是在公路的基础上,在公路两侧建立高墙,形成一条封闭的道路,确保路上的安全。
殷市要塞中最高建筑的顶端,将建立一座大型电台,向全世界广播殷市要塞的情况。
这一点是研究院院长宋晴提出的,研究院针对在末世爆发时被破坏的电子设备进行了研究,发现只要跟换部分受损元器件,电子设备就能恢复使用。
而世界之大,掌握电子知识的幸存者不再少数,而他们很可能为了获得外界的信息去修复一些收音机,这样,信息只要传递出去,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并吸引一些人前来曙光基地。
当然,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广播中也仅仅说殷市存在安全的要塞,对于曙光基地并没有提及。
此外,曙光基地将派出多支小队,沿着殷市连接外地的一些主要道路,设立指示牌,指引从别的地方逃出来的幸存者前往殷市要塞,在殷市要塞进行甄别之后,再送往曙光基地。
讨论完殷市市区的使用,大家有讨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曙光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
曙光基地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各方面的代表一致同意,今后一段时间,曙光基地将减小扩张的步伐,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和建设基地上来。
在完成必要的防御设施和几个要塞堡垒的建设之后,曙光基地的人力将主要放在发展农业和工业上来。
农业方面,曙光基地将会把林县范围内已经荒废了半年的农田重新利用起来,采用大规模机械农作的方式,争取能够在今年内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解除对宋天启锦囊空间中储存的粮食的依赖。
为了配合农业部门的工作,将会把末世前各个村庄,改建为仓库和临时补给点。
工业方面将主要围绕着林县县城展开。
曙光基地内部将仅保留军事、军工、科研等要害部门和为基地提供供电、供水等服务的部门。
其余的诸如水泥厂、制砖厂等工业将在宋天启的帮助下搬迁到林县县城附近。
基地中的大部分人口也将迁移到林县县城中居住,林县中存留的居民楼完全可以容纳。
研究院的人早已经开始了对林县中一些工厂机器的修复工作,这些工厂将逐渐利用起来。
按照会上大家的打算,将逐渐在林县见了一套小而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实现大部分必须工业品的自主生产。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末世之前也进行了先关的准备,宋天启的锦囊中有各种各样的工业设备。
可是工业设备好说,熟练的产业工人可不容易得,现在曙光基地的居民中,熟练的工人可并不多,所以这也是一件长年累月积累的事情了。
但是这件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曙光基地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走这一步,将来才不会受制于人。
好在末世前宋家也有意物色了各行各业的熟练工人,有了这些种子的存在,曙光基地的工业道路将会好走许多。
而清理林县、殷县和殷市市区收集到的海量各种物资,也会使得曙光基地的底气充足,就算不靠宋天启的储备,也能够支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