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公主的小驸马>第六十二章 无良之争

一场聚会徒增不快。

到底不能坦陈相见,带着这一层伪装,便有不能忽视的隔阂,如果是与自己来自同一世界的朋友,那该有多好。

回到家见到公主已经在等他了。

“公主大人这是在等待为夫回来?”

时辰尚早,往常这时候,公主不是在练习技艺、读书,就是了解一些朝中事务,今日罕见的枯坐。

沈三问感觉武后对儿子有些矛盾,既是政敌,有着防备,又是至亲,有着望子成龙之心,恨铁不成钢之意。

这个太后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得。

太平公主逐渐开始参与政事,她是武后最亲近最信任的女儿,而且他的夫婿也是武后的拥护者,所以,掌权顺理成章。

也是如此,早朝朝堂讯息,才能火速传到公主府。

“你举荐的宰相早朝参了你一本,自己看吧。”公主递给他记录参奏的具体信息簿。

“我举荐他不过是顺水推舟,不过也能算他恩将仇报,传出去,他既有忘恩负义之名,也有公正无私之名,他初至长安,也没有把柄。对了,那个高戬是他的爱徒。”沈三问也考虑了许多,不过他也算有持无恐,皇上和太后应该都会袒护自己,烈士处是先皇时就定下的,现在拿出来奏事,也不知道长安诸官会怎么想。

“不管他是何人,都必须让他知道天高地厚,这长安城是我李家的天下,没有他崔家胡编乱造的份。母后未有定论,但他敢公然动我的驸马,他这个侍中也算到头了。如何处置他,还需仔细思量。我既已开始掌权,谁欺负驸马,我便不会让他好过。”公主颇有气势的回答,听得沈三问一愣一愣的。

这也算是有后台了。

“嗯,谁欺负我,公主就为我欺负回去。”沈三问心里倒是挺乐的。

如果谁欺负公主他也会欺负回去,不过一来他不愿意公主受委屈,二来也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这句话也没有机会出口。

既然崔察已经有所行动,自己也应该回应一下,沈三问立刻传信到东门,“以后烈士处姓崔的人捐赠,一概不收。除了王氏商行的玉器,其他一概严查。崔家二品以下官吏,必须下马车接受检查,所带行礼,无论轻重,必须仔细查验。”

此举公然叫板崔家,玉器严查必然损毁无数,官员下马也给他们增加许多麻烦。至于玉器,除了少数胡商,就是崔王两家的天下,一些无辜受灾的人也只能感叹他们时运不济了。

公主这时参政主要是决议方面,宫中政务繁多,一些小事便交于公主处理,军政大事,公主也能从旁建议。看着不是实权,却能对国家运转程序了熟于心,大事也能直接左右武后的决定。卫国太平公主参政,也不会有不长眼的人来评论干政与否。

不过此举,确实有人颇有微词,高宗托军政大事于武后,虎符便没有落在李显李轮手中,这些群臣不知内情,又受儒家观念影响,认为武后牝鸡司晨,是不可取的。

早朝没讨论完的事情,下午公主和正主到了,便可以开始议了。自裴炎拥立新帝,武则天对他更加信赖有加,这次裴炎也很懂武后的心意,太平公主在场,难道让他支持崔察不成。

裴炎不复早朝时的沉默,“抚恤烈士是先帝旨意,至于砸毁货物,其他三门亦不可避免,驸马严令将士小心监察,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崔察知道裴炎的能量,也不敢轻易反驳。

武后再问,“崔爱卿可还有本奏?”

崔察心中更是无语,这就开始问还有没有其他事情上奏?这就打算把此事揭过去了?此事就如此不了了之了?他一个新晋侍中,虽然了解公主的权势,却没想到裴炎一个托孤重臣,能为一个小小的驸马说话,当下只得放弃纠缠。“臣以为守将当尽忠职守,不可为小利坏我大唐军威,盘剥商旅。烈士处既然是先皇支持,又是自愿捐赠,臣无话可说。”

沈三问当即出列,“崔大人所言极是,对于崔大人所奏东门守将查实不严之事,臣已经勒令整改。至于盘剥商贾,更是绝无此事。臣犹记洛阳长安受灾之时,斗米四百文,若是真有人盘剥商贾当真是大快人心,可惜大唐律法严明,圣上与太后睿智,也无人以身试法。上次灾祸来临,烈士处提取百金救灾,上下一心,绝非一心贪图富贵。比之那些国难当前尚且一毛不拔的社稷蛀虫,这些财帛东门有军功之士,受尽日晒雨淋劳苦之人还是受得起的。”

崔察第一次见传闻中温润善良的驸马,没想到是个绵里藏针不依不饶的主,可惜一时三刻拿他毫无办法,只能找他语言错误。“驸马此言差矣,为官者当廉洁奉公,何为盘剥商贾大快人心。若是人人以暴制暴,以恶惩恶,致大唐律法于何地?若是利用职权强压百姓,与那些不仁不义之徒有何区别?再者,那些门将受大唐俸禄,劳苦自有抚恤,巧立名目,反受污名,驸马之见恕本官无法苟同。”

这番话说的沈三问都不好反驳,不过是言语讥讽一下此人,却教他挑错贬得体无完肤。

武后听到崔察如此善辩,倒是有几分欣赏。

公主见状更加不乐意了,“大胆崔察,烈士处受父皇颁奖,且卫国有功之士,得此抚恤金有何不可。崔大人可曾上阵杀敌,可有叔伯兄弟为大唐征战第一线,若没有这些将士的牺牲,吐蕃、突厥早已长驱直入,坏我大唐民生,崔大人如何能立于庙堂之上侃侃而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无良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