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阳都市报的公众号上,一系列明显经过精心策划、用心打造的图文稿件,当然就是潘浩针对这次扫黄行动交出的答卷了。他当初放话必定完成的优质策划,以如此独特的方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蒋如柏强忍着怒火依次翻阅,发现这些稿件完全没有遵循传统新闻格式,反倒像是在写小说,用一个个独特的视角,将整个扫黄行动的背景、经过和成果梳理得清清楚楚。
第一篇稿子,由网络新闻部的唐君毅主笔,写的是行动之前、侯浪涛的公众号发文引发舆论热议之后,整个天阳市“娱乐场所”的暗访报道。
在这篇稿件中,不仅宏观统计了天阳涉黄产业的规模、分布状况和诸多内幕,还以深入探访的形式,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行文酣畅淋漓,配图极富现场感,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篇稿子就更妙了,由网络部的新人陈秋实完成,竟然是以一名客的视角,完整记录了昨晚的扫黄行动
陈秋实作为一名记者,先是以暗访的套路进入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洗浴中心,完整经历了“正式交易”前的全套流程后,他如愿等来了警方的雷霆出击,并且直接被警方“抓获”
站在客的角度,从一开始的春风得意,到交易前的紧张刺激,再到目睹神兵天降时的微妙心理,以及对周围其他从业者和客人的观察描写,都把读者直接带入了那个场景。读完稿子,仿佛是看了一场电影。
最重要的是,陈秋实的稿件还以大量篇幅描写了警方的行动细节,甚至还在推送中加入了一段视频如此一来,天阳警方组织有序的队伍纪律与尺度得当的执法力度,都得到了客观公正的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篇稿子完全可以成为天阳警方的一篇歌功颂德书啊
看到这里,蒋如柏不禁在心里暗叹潘浩这小子的策划功力着实了得从这个角度下手,不仅读者爱看,警方乃至市府的马屁也算是拍到位了比起几家报社平铺直叙的记录报道,确实是要高明不少
尽管内心不愿承认,但蒋如柏还是难免会生出这样的感叹,而越是感叹,他的后脊就变得越发冰凉。
继续往下看,他看到的是网络部其他几位记者联手完成的一篇调查报道,主题是讨论涉黄产业的危害。这篇稿子从艾滋病客的网络舆论说起,讲到了这种灰色行业下的藏污纳垢,探讨了它对城市形象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危害。
看得出来,潘浩在策划选题是有着明确逻辑的公众不是在争论客“小天”是否存在么人家都懒得探讨这个,反倒是直接做了一次匿名征集,对上百名有过经验的男性进行了调查和体检
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身体不适,少部分人则被查出了性传播疾病文章据此反问公众大家都在关注艾滋病毒,可除此之外,难道其它疾病和风险的危害就可以接受了吗
毫无疑问,从这个角度出发,稿件不仅以极有说服力的手法正面引导了舆论,同时还客观体现了此次扫黄行动的必要性。
在这一系列图文最后,附上的是一篇由潘浩亲笔创作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阐述了他策划此次选题的初衷,记录了他的团队完成选题创作的经过,并发表了一番感慨。
蒋如柏耐着性子看下去,越看便越发觉得自己输得彻底。
潘浩在文中写道“虽然不是天阳人,但我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因此在听闻网络上对天阳的负面评价和刻板印象时,心里总归是不太舒服的这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便是这一顶黄色的帽子。
“黄帽子一日不摘,我们天阳的城市形象就一日好不起来与此同时,伴随涉黄产业衍生的毒品、赌博、暴力犯罪等治安问题也将屡禁不绝,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本地招商引资工作造成严重阻碍
“因此,借着此次网络舆论风波,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有义务向有关部门建言献计,并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蒋如柏看来,潘浩这样的行文口吻,虽然还是有点老调重弹的意思,但人家的高度却是完全不同的嗯,暗示这次行动是由舆论监督倒逼完成的,而他在里头还起了关键作用,这小子邀功的本事可真厉害啊
表功完成后,潘浩还解释了自己为何要把文章发表在报社的公众号上。
出乎蒋如柏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提及自己是遭受了上级的禁令,反倒轻描淡写的解释称“此次事件发端于网络,我也希望把宣传的主阵地转移到网络上来在传统媒体上,我们有大量的同行在报道现场,而在网络上,当然也需要我们主流媒体的声音在这里,我更愿意用特别的角度和形式,为公众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写到这里,潘浩回忆了自己接受省宣表彰时的经历,引用了当时李尚清部长的指示,说是要全力打好网络舆论阵地战,并称这次大胆尝试,便是他遵照领导指示做出的决定。
“我很幸运的是,这次尝试得到了我们报社社长钟同德同志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省市两级宣传主管部门领导的批准认可。希望经过这次报道,我们能进一步拓展传统媒体的工作思路”
见潘浩这么写,蒋如柏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好你个臭小子不仅捎带手帮你们老钟表了功,还要强调你是有省宣市宣领导支持的对吧
联想到潘浩在天阳金盾杂志上发表的那篇文章,两相对比之下,外人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