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改革之后,官府用人得花钱请,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既然国道上探察不到民情,那就转入乡里。
一行人走入一条由县里集资修筑的小道上,走出不到三里路边出现了一条河,河上舟楫往来,十分繁忙,河与路并行约两里地就是一处村镇。
约六七百户人家,因为地处水路要津,市面很繁荣。
李轨一行装扮的是行商,所以就得按照行商的规矩来。
身边的卫士里有的是能人,有人甚至原本就是商户出身,对这些行规了若指掌,很快就办好了通关手续,缴纳了税款,获准继续向前。
李轨问卫士:“缴了多少税?税吏态度如何?”
卫士道:“三十税一,于商家来说很轻,不过这是国家正税,地方还有一些规费,倒是不多。税吏态度一般,但也没有故意刁难。”
李轨问陈琳现在商业税每年收入是多少,占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是多少,陈琳有些慌乱,因为他不知道,好在班成记得很清楚,准确地报出了数字。
于是陈琳就更尴尬了。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财富来自于农耕,人人都去经商,没人耕种,国家就收不到粮食和纺织品,没有这两样硬通货就无法调动社会资源,无法达成国家意志。而且商业力量的过于庞大,也会冲击到国家的专制力量。专制力量建立在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上,因为控制手段有限,静止的社会形态才是最有利的社会形态。
对专制者来说农耕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而工商业会带来社会的流动,简直是专制王朝的噩梦。
李轨一直以来的理想是打造一个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古代新世界,却不知自己的想法究竟合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究竟能不能成功。
这无疑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尝试,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后例可供总结,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其艰难可想而知。
因为这一实验的需要,商人在这个社会的地位并不低,所以李轨一行在进入镇子后还是受到了优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