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迷失在地球的外星综合舰>第五百一十三章 进攻进行时

要对付来袭导弹,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对方导弹的发射,否则,随后的识别与跟踪和拦截就无从谈起,所谓导弹预警就是早期发现来袭导弹及其他发射阵位,测量导弹飞行参数,判断来袭导弹将要攻击的目标,为防御决策提供预警信息,对导弹的预警探测,可由陆、海、空、天平台探测器进行。

为了应对箭狼雇佣军可能对米国本土的袭击,米国政府和军方启用了可以用于探测的所有陆基雷达和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布置在米国近海的军用舰船的雷达系统也全部全功率开机,探测有可能出现的导弹袭击。

米国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部署有一部an/fpq-16雷达,又称“边境截获雷达目标特征测量系统”。

该雷达由两个直径35.4米的天线阵面组成,平时连续执行空间跟踪任务,当发现目标时,自动转化为执行监视任务和攻击判定,为美**方预警单位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详细的攻击判定情况。

该雷达对一米以上的物体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500公里,对普通弹头的探测也可以达到16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600个目标,并提供55个目标的仔细数据。

罗伯茨是埃格林空军基地雷达站的少尉通信参谋,他的工作是在监控中心负责雷达数据的监控,调整雷达扇面发射和接收方位,对上级传送的特殊空域坐标进行重点扫描,并处理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箭狼雇佣军的战争宣言,让准备回家休假的罗伯茨没有能够成行,罗伯茨的值班时间是今晚六点半到九点半,这二个多小时,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尽职尽责,不敢有一刻的疏忽。

罗伯茨虽然很很认真。但却一直保持着轻松的心态。然而,眼看就要到九点钟了,罗伯茨却无来由的紧张了起来,这种慌乱来的毫无根据。让他感觉不知所措。

说心里话,他对箭狼雇佣军的战争宣言不以为然,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对米国发起导弹攻击的国家,倒是有那么两三个,但是敢于对米国发起导弹攻击的国家,却一个也没有,他们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所以他不认为箭狼朗雇佣军有这个能力,也不认为他们有这个胆量,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有一个,就是彻底的消亡。米国政府和军方不会容忍一个极端仇视米国的军事组织继续存在下去。也没有理由让一个对米国本土发动导弹袭击的军事组织在非洲这个荒芜之地继续的逍遥。

“少尉。有什么情况吗?”

雷达站的指挥官是托雷斯中校。在箭狼雇佣军给出的时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他来到了监控中心,随他而来的还有雷达站技术官琼斯中校。

罗伯茨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两位中校敬了一个军礼。

“长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托雷斯和琼斯中校向少尉回了一礼。然后坐在了罗伯茨两边的座椅上。

“很好,少尉,现在加强对东部海域的监控,全功率输出。”

罗伯茨在计算机上将中校的命令贯彻了下去。

紧盯着屏幕的时间过的很慢,托雷斯中校站起来,到门旁的咖啡机去倒咖啡,他刚端起满满的一杯咖啡。还没有转过身来,就听到身后的罗伯茨少尉歇斯底里的喊叫声。

“导弹、导弹,他们发射导弹了。”

托雷斯中校手一哆嗦,“嘭”的一声咖啡杯掉在了地上,滚烫的咖啡洒在了他的小腿上,烫得他咧着嘴。蹦了起来。

托雷斯中校顾不得小腿是否被烫伤,他在监控中心凄厉的报警声中,看向前方的大屏幕,罗伯茨少尉和琼斯中校也已经站了起来,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看着大屏幕上十六个快速移动的红点。

大屏幕上给出了数据,这十六枚导弹有八枚是类“战斧”式巡航导弹,但是速度是“战斧”巡航导弹的三倍还要多,巡航速度超过了2.5马赫。另外八枚是大倾角发射的俄制ss-n-19导弹,速度3.2马赫。

这十六枚导弹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是八枚ss-n-19导弹,攻击方向是缅因州朴茨茅斯造船厂,目标应该是船厂在建的两艘宙斯盾驱逐舰以及船坞码头。

第二组是四枚类“战斧”式巡航导弹,目标是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

第三组也是四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目标竟然是位于纽约市的“西点军校”。

五秒钟后,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雷达站的监控信息已经转到了国防部国家威胁预警中心,与此同时,布置在米国东海岸的所有雷达站的信息,导弹预警卫星的信息,海军舰船雷达捕捉到的信息,一股脑地进入了国防部信息处理中心的计算机。

又五秒钟,国防部信息处理中心已经将收到的有关导弹的详细数据资料和对攻击目标的判定情况,下达到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机房中以及被袭击的三个目标的末端防御系统上。

从导弹离开海面到米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陆基反导导弹离开发射架,只用掉了三十五秒钟。米国反导系统的反应速度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米国赶在世界上耀武扬威,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坚固的盾牌,就是他们的后盾之一。

米国佬这次是下了血本,针对每枚来袭的导弹,他们使用了四枚陆基反导导弹。

在纽约外海附近执行搜寻任务的第六舰队“菲律宾海”号导弹巡洋舰和二艘护卫舰。距离陈宇星乘坐的陈氏1号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三章 进攻进行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