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1908大军阀>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 团军

四月剩下的这些时间里,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容易,无论是东三省还是南亚,战场的进展一下子变得赶时间起来,整体局势的节奏在冥冥之中越来越快。*(*)

国防军四个师日夜兼程奔赴前线,意图抢在英日联军扩大势力之前发起反攻;东三省第一路军更是要兼顾多处防线,甚至还要分散兵力去阻截里长山海峡的英军。而正因为东三省局势紧张,牵动南亚战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在德乌敦和缅甸境内的各路作战部队,都接到战区司令部的催促命令,要求尽快击溃敌军、突入南亚腹地。

中**事上加快速度,自然而然也导致英日联军不敢放慢步伐。随着登陆部队源源不断抵达里长山,弗伦奇军团一路向北推进的势头越来越猛。英日联军夹攻普兰店防线的作战也跟着越来越激烈,两路部队几乎每天可以向前挺进战线五里以上,眼看很快就要打破普兰店防线,彻底击溃东三省第一路军。

相对而言,在朝鲜中部正在进行的春川战役和开城战役,情况显然要缓和许多。

尽管日军五个师团与英军一个陆军师的兵力无时无刻不在尝试突破防线,但中**队主力部队云集于此,拥有良好的重炮和空军支援,即便战前没有太多时间修筑牢固的阵地,凭借立体式火力依然能守住阵线。

到了四月二十九日,一封从甘肃发出的电报被送到元首办公室的案头。

历经四个月的编制整顿、人员更替以及物资调动,北方第二集团军终于在九天之前正式完成出战前的所有准备。不仅如此,集团军总司令韦汝骢率领司令部参谋部众军官,动用各种情报资源,耗费长达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制订出收复外蒙以及出兵新西伯利亚的一连串详细作战方案。

今天这份发到昆明元首行营的电报,正是韦汝骢请求元首授权出战。

若是在以前,吴绍霆一定会立刻下达命令,批准韦汝骢出兵塞外。毕竟按照“亚洲战略”的部署,中国迟早要开辟三个大战场,加快融入世界大战的格局,同时还要更直接的创伤协约国阵营。一旦按照原计划行事,用不了多久世界各国的目光都会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因为中国制造的战争规模已经超过欧洲主战场。

但是在看完这份电报之后,吴绍霆一时间陷入犹豫,随后他立刻召集南京总统府随员进行国政会议。名义上虽然是国政会议,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总统府随行官员核对财政预算,对比目前战争开销与国家财政之间的收支比例,推测是否还有多余的财力支撑北方第二集团军出战。

身为国家元首,吴绍霆对中华民国的现状非常清楚,绝不能因为在战场上取得一定优势就得意忘形,几千年的农业国家归根结底还是很穷。纵然之前获得德国的资助,可英国人突然在东三省杀出一招,原本用来支付北方第二集团军出征的军费,只能暂时投入到国防军三个师身上。

这场战争不仅让日本负债累累,中国的国际债务同样不好看。要想彻底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只能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能迈开大步。

国政会议从早上一直进行到晚上,期间休息了很多次,主要为了与南京方面取得联络,对比南京财政部的信息数据。晚上八点钟时,总统府的幕僚们总算给出了初步预算结果,那就是北方第二集团军没有足够的经费按照原定计划出战。

考虑到国防军四个师总计大约九万人的兵力,以及弗伦奇军团进攻的规模,之前给北方第二集团军的军费预算必须支出四分之三。如果国防军与弗伦奇军团陷入拉锯战,军费还会逐步攀升,只要作战时间超过半年以上,财政立刻会陷入赤字。

吴绍霆心中多多少少有所不甘,散会之后他没有休息,连夜又通知国x防部军官举行军事会议,探讨北方第二集团军出征的可能性。

经过长达三个钟头的论证和计算,国x防部办公厅得出结果,或许北方第二集团军在预算之内可以收复外蒙古,至于出兵新西伯利亚可以从长计议。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北方第二集团军从一年前就在储备战略物资,既然韦汝骢在电报里提到战略物资准备就绪,这就意味着有一批现成的物资可以支持北方第二集团军开拔出动。

以中**队出战前的准备惯例,首批出战物资大约能维持全军进行三个月左右的作战,当然这具体要看战斗的规模。

但是国x防部军官们分析,外蒙古的叛军势相对而言并不强大,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远远不如北方第二集团军正规军。因此战争的激烈程度应该不会太剧烈,从而大大控制物资的消耗。

至于出兵新西伯利亚,如果没有新的经济援助之前,这是根本没办法达成的事情。

不仅是因为沙俄境内道路长远,后勤必须承担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沙俄地大人稀,北方第二集团军深入他国之境,很容易陷入交通困境。要想进攻沙俄,就必须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而且这里的“持久”极有可能超过朝鲜战争所消耗时间。

听完这份报告之后,吴绍霆沉思了片刻,随后立刻做出指示。他吩咐国x防部与总统府外交部尽快与德国进行交涉,尝试从德国手里获得更多的资助,最起码也要弄到贷款。北方第二集团军则按照原来计划,先行收复外蒙古,等到外蒙古彻底平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下一步打算。

不可否认,他心中还


状态提示: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 团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