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冯国璋活动
北方诸省于次日凌晨之前,纷纷致电吊哀,尚且在津浦线铁路上的冯国璋痛哭失声,连连自责自己未能见上大总统的最后一面。各地北洋旧将深有伤感,自发组织悼念活动,在京城南苑的嫡系警卫队全部披白戴孝,彻夜布置殡葬仪仗之事,决心送大总统最后一程。
袁世凯亲信杨士琦、杨度等人一夜不休,与袁氏家人一同守在灵柩之前号哭不止,杨士琦更是哭晕数回,救醒之后又是跪礼大哭。总统府官邸的哀声一直持续到天亮,众人实在体力不支,这才被下人搀扶离去。
吴绍霆是在八月四日凌晨五点时,才接到从武汉转发到梧州的电报。他被下人从睡梦中叫醒,获知袁世凯去世之后,竟在床榻上呆坐了半晌,直到一旁的张小雅询问才回过神来。他让张小雅继续休息,自己起床洗漱了一番,马上动身赶往联合政府,让秘书处以自己个人名字起草一篇措辞中和的吊唁,即刻发往北京。
尽管袁世凯是诸多民主人士口诛笔伐之人,像孙中山这样对独裁擅权深恶痛绝的人甚至还会大为庆祝,但吴绍霆不会这么做,在政治军事上他与袁世凯是敌对关系,可并不意味着自己与袁世凯有私仇。抛开双方的身份不谈,他反而还有佩服袁世凯的地方。袁世凯的失败并不代表北洋政府是邪恶的、反面的,仅仅只是北洋顽固的守旧观念遭到时代的淘汰罢了。
不管怎么说,北洋政府诞生于一个既混乱又复杂的环境,北洋宿将能做的极其有限,但不能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过。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哪怕是再碌碌无为、再迂腐不堪、再没有能力,也会有为国着想的一面。哪怕是昙花一现。
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北洋彻底分崩离析,段祺瑞一人独撑着北洋政府的空躯壳,把希望都寄托在日本人的援助上面。而江北诸省陆续传出通电,最先动作的还是陕西省,督军陈树藩宣布陕西归附执政府统辖,并请求执政府的委任文书。之后李纯在江西接到冯国璋的密令,暂时以江西**的名义与南方停战。
康藏部分地区、***部分地区以及河南、江苏两省也于其后与执政府建立联系,虽然既没有宣布**,也没有宣布归附南方,不过仍然仿效陈树藩的做法,向执政府请求委任书,如此一来也算是间接表明承认执政府的地位。
吴绍霆很清楚现在的局势所趋,一定要先在气势上站稳脚跟,不急于收拢北方诸省的实权,只要先得到名义上的归附即可,随后通过中央政府的建立再逐步完成省府改革。在收到这些地方的请求电文之后,吴绍霆马上签发了执政府的委任书,再交由国会通过生效,回执给发电各地。
面对执政府的声势愈演愈烈,段祺瑞焦急不已,一边催促日方尽快贷款,一边又派人联系东三省的张作霖,邀请张作霖发兵直隶、河北,共同捍卫中央政府。
如今东三省并非张作霖一人独大,东北军也远远没有日后三十万之多。东三省军务宣抚使张锡銮是名义上节制吉林、奉天、黑龙江的最高长官,可事实上张锡銮早已无心从政,只不过领着虚衔沽名钓誉而已。不过张锡銮手上仍然握着一支步师部队,在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毕桂芳四足鼎立。
不单如此,奉天省内也并非张作霖一人掌管大局,时任奉天军务总办冯德麟掌握着陆军二十八师,之前因为“段芝贵事件”与张作霖闹得关系破裂,因此局势并不如意。
冯德麟,原名玉琪,又名麟阁,字阁忱,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温香乡达连村万里壕。冯德麟早年曾在县衙充当衙役,因与绿林交往被解职。
中日甲午战争后,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借机入侵我国东北,冯德麟趁社会动荡不安、土匪蜂起之机,在辽阳界的高家坨子拉起“大团”,声称“保境安民”。因其抗击俄军,很得民心,队伍由百余人发展到数百人,声势浩大。控制了辽河两岸地区。
毕桂芳的兵力是警备朝鲜的边防力量,张锡銮、孟恩远的兵力又要戒备满蒙两边,因此唯一能调动的只剩下张作霖和冯德麟。
之前袁世凯为了应付南方而动员奉天的二十七师做后备,张作霖为了讨好袁世凯一口答应了下来,甚至还做样子派出一支部队进驻山海关。随着南方声势越来越强烈,北洋政府节节失利,张作霖心里很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力量别说发兵南下,就连稳住奉天省都有悬念。袁世凯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张作霖立刻意识到北洋大势已去,赶紧回兵沈阳准备夺权。
段祺瑞的电报发到二十七师师部时,张作霖几乎看都没看,直接令人转发到冯德麟处,巴不得能把冯德麟的二十八师支出奉天省去。
冯德麟虽然是草莽出身,性格暴躁,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偏偏执拗的要跟张作霖对着干。张作霖让他出师南下,他偏偏按兵不动、坐守奉天的地盘,至于北洋政府的命令现在就是一纸空文,连军饷都派不下来谁还听从命令?
几天之后,段祺瑞好不容易等到东北的回复,却是无兵可援,心中不禁失望透顶。他与陆建章商议,决定私人凑一笔军费,将原先准备北伐蒙古目前驻扎在陕甘、热河、晋绥等地的中央第二师、中央第四师、中央第六师和中央第七师抽调回来,再加上南苑的第八师、第十一师,足以跟南方再打一场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