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红楼小书童>第八十五章 凤求凰

“凤求凰?”李姨娘了然的笑了,能指名道姓点出来这一首的,自然不是只为了听古琴曲子。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这么一句: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李姨娘揉按拨弦,点点琴音透过古树小亭在林苑里传开,紫娟这时正巧陪着黛玉在林苑里走着说话。

听了这琴音,黛玉疑惑问道:“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当日离家前,也曾学过琴艺,这琴音听起来像是当年那位教琴女先生的。”

紫娟道:“姑娘房里换了一把古琴时,我就托人问过,说是府里的李姨娘禀告老爷后,让给换的。”

“李姨娘?怎么偏巧姓就这么重了?那位女先生也是李姓。”

黛玉望向林苑小亭,见到那位李姨娘在拨弦抚琴,觉得模样熟悉,周延听到外面的动静转过来时,恰巧在林叶后隐约看到黛玉的身影。

如此也不好再藏了。

黛玉走出来到了小亭,这李姨娘在她到府后还未曾见过,如今细看,眉眼精致,姿态婀娜,衣着素净,那双抚琴的巧手当真天下无双。

李姨娘依旧抚琴不理外物,等一曲毕后,才起身问候黛玉。

两人交锋,先面带笑意互相通体打量一眼,扫过全身,李姨娘再握着黛玉的手,欣慰的说道:

“于情于理,我是不该握着姑娘的,只是见了后才觉得,当年那小人儿越发出挑了,一时间又是感动又是欣喜。”

黛玉被拉着坐下,紫娟将坐垫铺在石凳上,黛玉从李姨娘那儿抽出手,看着这环佩琴问道:“姨娘仍是用的这副琴?记得当初教我时,也是用的这琴。”

李姨娘在教琴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先生,黛玉被接走后,却能成了姨娘,如今还帮着协理后院,怎能令人不吃惊?

“姑娘记性真好。”

黛玉冷笑,“记得姨娘那时说,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yín_dàng,去其奢侈。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李姨娘接话,“姑娘好记性。”

“好记性当然记得多了,我还记得姨娘那时说,待到他日找个去处,若能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幸事,不然留恋山水也是美事,如今却找到了林府,这缘分当真奇妙,少不得叫人……”

黛玉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了,见周延在这里便说道:“少不得……少不得,倒记起一句话。”

“何话?”

“再休想跳龙门、折桂枝,少不得呕心镂骨意悬悬,还能让白换了天地?”

这话说的有些明显了,鲤鱼跃龙门这事可大可小,还用上了呕心镂骨,明里暗里意有所指,白换了天地,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

黛玉摇着团扇问周延,“怎么?难道没听过这句话?”

这个嘛,当真没听过。

李姨娘当然也没听过,这等普通的教坊里出来的女子,学一门琴艺已是不得了,再在文人墨客的熏陶下懂些句子,那就更了不得。

“关汉卿的《胡蝶梦》可曾听说过?”黛玉问。

周延真想摇头,但又怕黛玉没台阶可下,硬着头皮点头,反正他听过关汉卿的名号,大不了将话题扯到窦娥冤上。

黛玉也不纠结,当即说道:“这其中有第一折中的话,刚才恰好想到了。”

其实只有前半句是关汉卿的原话,后半句是黛玉自己编的,反正没说错。

但这番话说的人好没脾气。

明显在指桑骂槐,却将责任全部推到关汉卿身上,让人找不出反驳的话。

有文化真可怕,周延学到了。

李姨娘如何能听不出意思,但入了林府总得有个规矩,她说不出这些弯弯绕绕,还能粗暴顶回去不成?

陪笑道:“姑娘说的文雅话我可不太懂,这次安排人将姑娘房中的琴换了,姑娘可还满意?”

“是把好琴。”

“老爷亲自挑的。”李姨娘继续,“姑娘被接到荣国府没多久,一日宴饮弹奏时,不小心琴弦断了,老爷见后,良久才开口说,弦断几人愁。自此,老爷才时常让我抚琴。”

这话说的挺狠,专挑着断弦说,断弦指丧妻,可不就勾起了黛玉的念母之情。

/book_83633/29848455.l


状态提示:第八十五章 凤求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