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朱允炆注定要失望了,所谓的山南国世子是朱久炎假扮的,哪里是来对他这个大明第二任皇帝进贡的呢。朱久炎都准备好靖难的事情了,他只想拥有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带领舰队入京的身份,好把父母、怜星、朱权他们给接出来。
不安好心的朱久炎连国书都全写的是挑衅的话语,一副搞事情的模样。
这些天他翻看山南国的书籍,发现了几点重要的线索。若是利用得好,朱久炎相信,不仅可以策应比武大会的计划,接应父母出京,更能让朱允炆打落了牙齿和血吞。
朱久炎大摇大摆地率领船队,在定海县的牵引船带领下,堂而皇之地停在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
盛庸脸色有些凝重地看着从海上而来的山南国船队,只见这船队虽然只有二十条船,但却都船体庞大,上面起码有上万士兵。
他还看到了船上有上千隐现的骑兵!山南国的实力什么时候这么强大了?
盛庸虽不擅水战,但他看船队的规模,估计战斗力的眼力还是有的,眼前这支从未见过的船队,朝廷竟然要放他们堂而皇之地进入京城吗?
这山南国占领了舟山,又主动派使团前往京城,这是要干什么?是示威?还是想付出一些东西,让朝廷将舟山划分给他们?
盛庸虽然厉害,但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想要摸清楚眼前的状况,却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一点都没有往不好的方面想,毕竟,山南国对大明一向恭敬,天朝上国的威严,不是这些小国能够冒犯的。
虽然眼前的船队,看起来固然震撼,但要想撼动大明,在南京掀起什么风浪,却是痴心妄想。要知道,单单长江口至京师这段水路里,朝廷就有十几万水师,京畿周边的禁军就更多了。
如此强大的实力,比之山南国,就像是神龙比之蚯蚓,完全没有可比性。
舟山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只是想不想收回的问题,且看这些海外番邦入了京后对皇帝有什么说词吧。
有这一想法的不仅是盛庸,县令薛元祥与会同馆的官员也是如此做想。
哪怕薛元祥认定那些威胁他的黑衣人都是出自眼前这位山南国世子的指示,他也不认为这些耍鬼蜮手段的海外蛮夷能弄得过朝廷。
所以他学着会同馆的官员一样抬头挺胸,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对刚下船的朱久炎道:“下官定海县县令薛元祥,不知世子如何称呼?”
“山南国世子他鲁每,我给自己起了个汉人名字,唐纳德。”朱久炎中二病再次发作,他嘴角上翘,一抹坏坏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华夏海军的衣服本就有别于大明其他军队,说自己是山南国人自然没有多大问题,朱久炎此刻也换上了崭新的“山南国世子服”,脸上一副正儿八经的神态,说的却是不那么正经的话语。
可惜在场的众人无一人可以领会到他这个后世梗,朱久炎不免有种“俏眉眼做着瞎子看”的寂寞感。
“唐乃我汉民族强盛之时,好姓!纳德?纳言纳德,世子的汉话说得真好,听起来简直与我大明人没有任何区别。”会同馆官员矜持地点着头表示赞许。
“何止是没有区别,还带了些许南京官话的腔调呢,比下官都说得正宗。”薛元祥也在一旁附和着说道。
“唐纳德?名字倒是取得不错。”盛庸对朱久炎也多了一些好感,毕竟这小国世子取了个很符合中华文化的名字,名字字面上的意思,也充满了对大明的崇敬。
不过,他是一个武将,只是负责警卫并监视山南国使团的行动,对于这些迎接事宜一概不想掺和,与朱久炎见礼过后,便远远地站开了。
县令和会同馆的官员代表皇帝,迎接仪式很繁琐。一套迎接仪式做完,天色已近正午,薛元祥等当地官员才告辞离去。
朱久炎他们这“山南使团”,则跟随会同馆官员,在盛庸的水军警戒、开道之下,驶向京城。
……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今天呈送到御前的奏疏很少。
因为这段时间,京城里上上下下的衙门都被那可恶的比武大会给忙坏了,哪里还有工夫去处理什么政务?
也不知到那燕王府与湘王府哪里那么大的胆子,人都给皇上囚禁在京城了,还敢不经朝廷的同意就举办什么比武大会,不知道皇上正愁找不到你们的茬吗?
没见周王府与齐王府的下场吗!?
可惜,他们也就只能心中抱怨抱怨而已,这两大王府的胆子就是这么大,或许这便是他们对皇上的反击手段……只是也太幼稚了一些!
难道是想活活累死我们吗?
大部分衙门的人都没有了下班时间,全部投入到了无休止的加班当中——根据应天府的统计,这段时间里,入京报名参加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的人恐怕已经超过了五万!
要知道,这些个都是来自京城以外的各地外乡武夫,还不包括跟着这些人一同来京的亲朋戚友,简直跟送家里人赶考一样,一齐往京城涌来。
来了这么多外乡人,京城里的热闹可以想象,虽然这些人使京城变得更加繁华,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生,可以想象,几万武人滞留京城,平日里会怎么“交流”。
他们将这次比武大会当成了朝廷武举的试水,有事没事便找人以武会友,练武之人会起友来,自然不跟读书人那般斯文。
所谓的文无第一,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