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冷笑,“你敢威胁我?我给单于庭两个月时间。到了三月,如果阿泰还是大单于,我就亲自到美稷拜会他。”
去卑胆战心惊地走了,但李弘也心事重重,焦虑不安。
大漠平静了六年,胡族各部养精蓄锐,实力再起,终于耐不住寂寞,又要风云再现了。
北疆如果不稳,北疆军不要说南下平叛,就连河北都未必能守住。
李弘随即决定亲自巡视大漠,威慑胡族诸部。
正月下,诸项新制通过了朝廷合议,开始具体实施。
麴义、张燕、杨凤、玉石、颜良、赵云等人带着军队陆续到达晋阳,六万七千京师军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组成。
与此同时,天子圣旨飞送河北三州各地,阎柔、公孙瓒、鲜于银、文丑、庞德、张郃、高览、华雄、张辽、高顺、徐晃等十八位将军、中郎将受命组建十八大军营。
正月底,李弘上奏天子,要求率长水、胡骑两营铁骑北上大漠,巡视边塞。
天子吓了一跳,“爱卿,你走了,河北怎么办?”他把李弘的奏疏递给了侍立一侧的荀攸,“朕做不了这个主,朕要去问问姐姐。”
荀攸拿着李弘的奏疏直奔长公主营而去。
“陛下……”李弘再奏道,“匈奴人和鲜卑人的事要立即处理,该杀的要杀,该抓的要抓,否则,胡族各部会越来越骄狂,这对中兴大业的危害非常大。”
天子歪着脑袋左摇又晃,哼哼哈哈地说不出个所以然,“爱卿,胡人不都是听你的吗?”
“陛下,胡人不是怕我,而是怕我大汉的天威啊。”李弘苦笑道,“如今大汉战火连绵,威势不在,这帮胡人为了夺回大漠,岂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君臣两人闲聊了一会儿。不久,长公主和荀攸先后走了进来。
“大将军一定要在此时北上吗?”长公主担忧地问道。
“宜早不宜迟啊。”李弘叹道,“北疆的形势,我们反复讨论过多次,如果不及时把胡人的侥幸心理击垮,后患无穷啊。”
长公主沉默良久,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大将军走后,何人代行大司马事?”
“大司徒张温大人。”李弘马上说道,“我和北疆许多将军过去都是他的部属。当年,他指挥我们击败了西凉叛军,今天,他同样也能指挥大军击退来犯的叛逆。”
“袁绍要来打河北?”天子吃惊地问道。
“今年不会,他也需要时间发展实力。”李弘笑道,“这也是我急于北上的主要原因。”
长公主疑惑地看了李弘一眼,“大将军,你为什么不让鲜于大人代行大司马事?”
“今日朝堂上,同时精于政事和兵事的,只有张温大人,此时朝廷需要他来支撑大局啊。”
长公主幽怨地看了他一眼,突然生气地说道:“你为什么总是出征?你就不能在晋阳多待一段时间吗?北疆除了你,难道就没人会打仗了?”
李弘哑然。
小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
读大汉帝国风云录,请记好我们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