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节
,社稷重振,百姓安居乐业来说,就算现在帮助韩遂占据了关中,就算养虎为患,也是值得的。

韩遂现在还是大汉的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谁能断定他将来一定会象袁绍、曹操一样祸乱社稷?其实,只要天子和朝廷有威严,大汉军队有强悍的实力,天下稳定百姓安康,韩遂又怎会背叛?

如果一切都按徐荣的设想,北疆这次用财赋支持韩遂拿下关中,相当于轻松得到了西疆和关中两地,那么,只要等到大军南下平定了中原,攻占了洛阳,则大汉中兴之期就指日可待了。

曾经是西疆叛军大首领的韩遂会忠诚于大汉?会迫于北疆军的威力屈从于朝廷,把关中和西疆拱手想让?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

崔烈咳嗽了一声。

众臣齐齐抬头看向崔烈,以为他又要大放厥词。

长公主紧张地看了他一眼。此老一发话,大臣们势必要大吵特吵。长公主迅速举起了玉手,“老大人,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感染了风寒?”

崔烈脸色一冷,颇为不高兴地说道:“殿下,大过年的,这话很不吉利。我没事,身体好得很。”

长公主微微一笑,“徐大人说了很多,老大人是不是还坚持己见,拒绝支援西疆?”

“听了徐大人这番话,臣的意见改变了。”崔烈又低声咳嗽了几下,“韩遂这个老小子年纪大了,精力倒是很旺盛,没事就给朝廷惹麻烦,我看要给他放放血了。”

长公主惊讶地看了崔烈一眼,“老大人有什么建议?”

“臣还没有想好。”崔烈回道,“臣想问问徐大人,有没有办法逼迫韩遂撤军,继续戍守西疆,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准备中原大战?”

“逼迫韩遂撤军?”徐荣和坐在身边的张燕、吕布、赵云等人互相看看,心中若有所悟,大略知道了崔烈的意思。

“按照徐大人的说法,朝廷此次无论如何都要支援韩遂。但关中大战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河北财赋难以支撑。”崔烈说道,“这场大战的结果,韩遂如果赢了,对我们麻烦太大,但他又不能输,所以为了避免河北被韩遂拖垮,也为了西疆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能早日征战中原,还是想个办法,让韩遂小败几场,逼着他趁早滚回西疆去。”

长公主和诸多大臣连连点头。

崔烈这个建议倒是别出徯径,如果能逼着韩遂撤军,什么事都能解决。

“诸位大人谁有妙计?”长公主笑着问道,“这次我们就帮袁绍一把,如何?”

“殿下,韩遂这次出兵的借口是为了替马腾报仇。”尚书令李玮站起来,躬身奏道,“西疆很多将领这次之所以愿意出兵,也是因为和马腾的关系非同一般,大家于情于理都要出来声讨一番。真要到了生死关头,相信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将来,必定会有所保留,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上策。”

“所以……”李玮拖长音调,面无表情地说道,“只要我们想办法让马超和韩遂内讧,这场大战也就结束了。”

“韩遂这个人才智超绝,野心太大,他在西疆经营了十几年,根基非常深厚,将来肯定是我们的麻烦。”李玮继续说道,“等到马超、韩遂撤回西疆后,我们就支持马超,以帮助他报仇雪恨为条件,诱使他攻打韩遂,把西疆的水彻底搅混。这样一来,韩遂实力大减,我们将来收复西疆就很容易了。”“好,好主意。”崔烈一拍案几,大声赞道,“还是李大人有高招啊。”

李玮谦虚一笑,“我们虽然答应给韩遂钱粮,但因为天降大雪,路途难行,黄河又封冻,粮草军械在黄河解冻之前,根本无法运到关中。韩遂的大军待在长安城下几个月都按兵不动,必定会激怒报仇心切的马超,两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这时假如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则大事可成。”

徐荣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面若寒霜,显然对李玮的计策非常不满。

“西疆需要韩遂,西疆的安全至关重要,马超不能再进西疆。”徐荣站起来,用力一挥手,口气非常严厉。徐荣和马腾过去都是西疆悍将,彼此交情深厚,他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马腾的儿子死于非命。在西疆,没有人可以憾动韩遂的地位,势单力薄的马超更不是韩遂的对手。

“要想让马超和韩遂内讧,只要下旨给庞德,请他尽快撤兵即可。”张燕看到徐荣生气了,急忙站起来打圆场,“尽快撤兵,不同于立刻撤兵。我们把尽快的意思给庞德解释清楚,他自然会知道怎么做。庞德要走,马超当然会非常着急,他会不停地催促韩遂发动进攻。韩遂在没有充足粮草做保障的情况下,当然不敢贸然进兵,这样两者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至于让庞德撤兵的事,韩遂应该能理解。我们已经答应给他钱粮,没有理由再出兵相助,我们也同样需要兵力戍守北地和安定两郡。”

张燕望着李玮笑道:“煽风点火的事还是不要做了,免得太露痕迹,激怒了韩遂,适得其反。”

李玮不好意思地笑笑,冲着徐荣拱拱手,安然坐下。

“另外告诉庞德,如果关中发生变故,一定把马超带回北疆。”徐荣摇摇头,补充了一句,疲惫不堪地坐了下去。

为了西疆的事,自己殚精竭虑,但最后却是这么个结果,实在没有想到。韩遂如果不能占据关中,仅靠北疆的赈济勉强度日,他很难击败入侵的胡人夺回河西数郡。

将来,朝廷必


状态提示: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