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萧慎床前照顾了五日,五日后萧慎病好,陪着她去庵里取行李,萧尚文也欢蹦乱跳地跟了出来。
两月不见,他长高了些,原本瘦峭的身板略显厚实,面容也初见棱角,有了男人的样子。
天已放晴,两个打着雪仗一路奔上翠柏庵,萧慎跟着后面看着他们笑。
下山时骑马,言宛和萧慎骑一匹马,萧尚文另骑一匹。
一入冬,嶷山城的户外几乎没什么人,两匹马踏雪而行。言宛拢着袖子窝在萧慎身前。萧慎则两手握缰,指节冻得微红,脸上晴空万里。
萧尚文骑马依傍他们而行,忽前忽后,总是找话茬子引言宛说话,害得萧慎一路没开口的机会,眉头蹙了又蹙。
因着她的回来,萧府几间屋子又重新挪腾过。萧慎搬去谢氏的厢房住,将自己的院子让了出来。
看着青杏和福儿从留云苑迎出来,言宛不解,
“我住客院挺好的,为什么这么麻烦?”
萧慎不喜奢华,屋内素来无多余之物,但为了她的到来,添了许多女儿家喜爱的精巧香艳之物,还怕言宛住着不趁心,四处查看着,
“你不再是客,怎能让你再住客院。咱们即日就要回京,不另收拾院子了,阿宛勉强住几日。”
这次回来,身份上的变化还是挺大的,言宛感觉得出来。司婆子之流的管家婆子,态度明显有了大转弯,像对真正的主子那样。
本来打算十月中旬上京的,结果为了找她耽搁到现在,终于在十月二十五那天,萧府阖家开始动身。
除了主子和各自的亲侍奴婢外,另有五六辆车拉满了家当。谢氏把老体已都带上了,说等年后萧慎成了亲,她就不回嶷山了。路途遥远,车马劳顿,老身子骨着实经不起。
年后!言宛心里滴溜溜地算着日子,又生出了落荒而逃的冲动。
幸亏萧慎一个安慰的眼神递过来,意思是一切有他,才心下稍宽。
十余辆车浩浩荡荡。刚出城时还是碾着积雪而行,第三日就见不到了雪迹。
洛京在东南,他们沿着洛水边的官道一路南行,景致几天一变,气温越来越高,像时光回溯,回到了嶷山的初冬。
洛水自小昆仑发祥,一路向南,后又向东。洛京本名洛城,就座落在洛水由南向东的转弯处,自古是富庶之地,水路、陆路交通都发达。
开始时言宛和谢氏坐一车,萧慎叔侄坐一车,后来见儿子一心在媳妇儿身上,谢氏无奈,只好叫来孙子与自己同车,让他们夫妻坐一车。
自此,除了谢氏,三个人皆大欢喜。言宛落得更自在,萧尚文也免除了时不时被问课业的困扰。
行了半月,在一座名为“泽枯亭”的长亭旁休憩时,谢氏看了眼亭上的三个字,疲态的脸上露出欣慰,
“总算没几日了。”
长亭外是洛水。此处地势平缓,又适逢冬日降水少,河边露出大片浅滩。河沙细滑,卵石斑斓。
萧尚文每回停车都必来找言宛玩,这回却一声不吭地独自跑到沙滩一角,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
以这厮平日的行径,正常情况下绝不会是正经事。言宛偷偷跟过去,见他目光锁定一根木桩后,快步走了过去,然后盯着木桩若有所思,表情很古怪。
木桩下是个卵石包,像孩童玩石子留下的痕迹。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谁会到这里来玩?而且他像事先就知道有这个似的。
言宛略一猜,就心里乐开了花,
“我看看你在下面埋了什么。”
说着拾起树枝就要去扒。
萧尚文果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跳脚,一把扯开她,脸红脖子粗地瞪眼,
“郎君我在下面埋了死人,你也要看?”
言宛不甘示弱,
“要不要我喊你二叔一起来看。”
萧尚文立马妥协,瞅了瞅萧慎的方向,
“轻点……”
卵石包被扒开,露出潮湿的沙泥。沙泥又被掘起,一个木匣子露了出来。木匣子没锁,打开后露出一本书,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
萧尚文欲来抢,被言宛瞪开,
“喊你二叔了啊!”,
只好愤愤住手。
因此处水位较高,若不是洛水泛滥,河水是淹不上来的,故而木匣只烂了表面,里头是干的。
言宛一层一层地剥去油纸,越剥越想笑,
“难道是武功秘籍?”
油纸剥开,露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空白。她只翻了两页便合上,笑得肚子抽筋,
“春宫图!哈哈哈……你什么时候埋在这里的?”
要是一般人,早窘死了,也只有萧尚文脸皮厚于常人,只热了热,便一把夺来书,
“前年埋的。那年随二叔去嶷山,途经这里,他心血来潮,非要检查我日常所看之书……”
这书自是拿不出手的,一时想毁尸灭迹,又正看得兴头上,舍不得,只好刨个坑埋了,想着日后来取。
岸上,谢氏遥遥望着两人,眉微皱,
“过完年就十八了,还是孩子心性。”
两人同岁,但一听说的就是言宛。
萧慎站在旁边,视线一刻也没离开过言宛,自是看到了这一幕,却不知他们在乐什么,
“她二十八岁还这般心性才好。”
说的也是自家媳妇。
谢氏无语,叹口气上车去了。
往年从嶷山县到京城,至少得走一月。这次因动身晚,怕耽误萧慎述职,行程赶得有点急,只二十五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