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第9章 苏平风书(番外)

这篇《苏平风书》(又名《亘旦城的相师》)是一篇书信形式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苏谦和安瑜的故事,发生李延暮时代四百多年后的安和年间。(安和是西唐宪宗李益滨的年号,安和元年为公元1342年。那时的西唐已是地底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朴族诸国皆来朝贡。)

安和十七年十一月,苏谦奉师命离开家乡望州前往京都亘旦做相师。次年的元月,苏谦抵达了亘旦城,成了异乡的游子。他开始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青梅竹马安瑜,于是就有了这些书信,其中的内容多是苏谦在亘旦城的见闻和对少女安瑜的想念。

第一封安和十八年元月

我的安瑜淑览

行客思往路,亭外念故人。

已是早春时分,天气依然寒冷。亘旦城外的雪尚未融化,白茫茫的一片,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却感到非常的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它。是的,我的确见过,那是我们望州城外漫山遍野的念冬花。念冬开在每年的盛夏,在第一场暴雨后染白城外的山野,是你最喜欢的花儿。你看了一年又一年,从未厌倦,而我也陪着你看了十三年,但今年却是不能了。我记得你说喜欢看雨后清凉的夏风吹起那一朵朵小白花,喜欢闻夹杂在花香中的淡淡青草香气,却从未说过喜欢陪你看花的苏谦。

望州到亘旦的路有两千里,不知道你的回书会有多少行呢?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孟春

平风手书

(最后两行应该靠右的,但是网站的编辑器没有这项功能,我就只好控两格了。)

第二封安和十八年二月

我的安瑜妆鉴

悠悠漫宁,日夜东行。诚如我心,思慕不停。

在亘旦城的日子似乎和从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依然每天站在窗前看着老师给我的书,偶尔会走出旅店到内城里逛一逛。直到一天午后,外面下起了雨,那是入春后的第一场雨。雨下的很小,但还是乘着微凉的春风飘了进来,打在我的鼻梢上,冷冷的,似乎还带着小小的冰雹。我突然想起了什么,合了窗,将手里的相书扔在案上。在行囊里摸索了许久,我找出一封信,这是老师让我在下第一场雨的那天交给一位故人的。我向店小二买了把油纸伞,就出门了。

老师告诉我,他的那位故人很喜欢看雨,尤其喜欢初春漫宁河上的第一场雨。哦,对了,漫宁河就在亘旦城的西边,出了西庭门,再走上半个时辰就到了。

河边有座小山,山间的紫玉兰开了,一株玉兰树下站着一个贵妇,她的身后站着几个丫鬟,却自己撑着一把老旧的油纸伞,我依稀能看清伞上破着几个洞,飘落的玉兰花和雨滴顺着伞的洞口落在了她的头上。我记得,老师曾经画过这样一幅画,只是那把伞还是新的,贵妇的身边还站着一个男人。

我走到了贵妇跟前,向她行了一个叉手礼,抬起头时才看清了她的样貌,很漂亮,漂亮得辨不清年纪。她冲我笑了笑:“少年郎,我们认识吗?”“刚认识。”我递上老师的信说,“家师让我取回他的伞,还请夫人奉还。”她怔了一会儿,合起油纸伞,将它递给了我,又向丫鬟招呼了一声。一个丫鬟撑着伞走到了她身旁,确保雨点不会飘进来之后,她才打开了信。良久以后,她合起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对着我问道:“这封信不用还给他吧?”我点了点头,她高兴地笑了,带着信匆匆离开,生怕我将那封信要回来。那时,我才知道,对一个人的思念会让人变得这样卑微。差点忘了,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告诉师娘,她不会开心的。

漫宁河走了四千多里后与孔雀河相汇于舟城,而我还要再走多远才能与你在某个地方相会呢?即颂

近安

安和十八年仲春

平风手书

第三封安和十八年三月

我的安瑜妆鉴

有风自东南,吹暖游子心。

是我,刚刚搬到内城挽衫楼的苏谦。挽衫楼位于内城的最东边,是亘旦城内最僻静的客栈,只有一条青石小路通往这里,路旁春草已深,石上碧藓青葱。草上带着点点露珠,不知是清晨的还是雨后的,经过这里时若不挽起衣衫很容易弄湿,怪不得客栈叫挽衫楼。按照老师的嘱咐,我住在了顶楼。草草地安置好了行李,我推开门走到廊上,才发现此处竟是内城里最高的地方,七十里都城尽收眼底。

天渐渐亮了,我终于看清了来来往往的人们。屠夫带着他的两个小儿子推着一车的猪肉到了街边,一边走着还一边鼓吹今天的猪肉多么肥美,他肥厚的两腮像极了车上的猪脸。一个老婆子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过去,挑拣起一块块猪肉,不时还询问着价格,直到将一个小丫头的菜篮子塞满猪肉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小丫头看起来只有十岁的光景,提着满满一篮猪肉走地很吃力,不时地歪向一侧,一个不小心就撞到一台轿辇,猪肉撒了一地,惊动了轿中的贵人。那人掀开了轿帘探出头,气急败坏地骂了两句,肥厚的嘴唇和双腮竟与屠夫十分相像。看着地上的猪肉,老婆子又把小丫头骂了一遍,干瘪的老脸没有一丝老人该有的慈祥。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世间的人总是喜欢苛责别人,尤其喜欢苛责那些弱小的人。

我总在想着如何让这世间一直充满快乐,却忘了自己连如何让你一直开心快乐都办不到。但我知道我终究会想明白的,因为,我想娶你


状态提示:第9章 苏平风书(番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