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宫里乱成一锅粥。
白昭训把其余五个得罪了个遍,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弥补过来。反正现下没人想去和她攀谈,自讨没趣。
……
“所以,这个小法术的效用是十二个时辰?”武颜听完,笑得肚子都疼了。
还好柳儿、椿儿已经退出去了,不然看到太子妃抱着圆滚滚的肚子狂笑,估计脸都要吓青了。
自此之后,东宫后院一片祥和宁静,再也没有出来折腾幺蛾子的人了。
贞观十八年腊月,太子妃发动了。
太子的第一个孩子在万众瞩目中出世。
李治是如何用了障眼法糊弄过去一众医女和稳婆暂且不做多说,等到两三个时辰之后,太子殿下的长女平安来到。
虽然李世民稍微有些郁闷,太子妃给太子生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但是他想着:毕竟雉奴年纪还小,儿子肯定日后就会有的,先开花后结果也是不错的兆头。
而外头的众人也是各有思量。
单单太子妃的娘家里头就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杨氏和武颖那样,真心真意替武颜高兴并且担心的;另一种则是如武元庆那样开始转脑子,想要往东宫再送人进去的。
“武元庆,我告诉你。我还是你名义上的娘,你且别把我当作死的。把你那龌龊心思都收起来!”你道杨氏为何会大怒?
武元庆有嫡出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宜安虚岁十七,已经看好了人家,来年开春就出嫁了;嫡次女宜乐虚岁十五,和她姐姐相比,相貌更是明艳一些,性子也更讨喜(更讨武元庆的喜)。
初唐年间,一应的礼法其实都挺乱的,要不怎么会有“脏唐臭汉”这样的说法呢?
所以武元庆想要把自己的嫡次女弄到东宫去,在lún_lǐ上还真不算什么大事!
当然,凭着武元庆的本事,是没有办法做成这件事的。毕竟他只是一个空头名头的郡公罢了,长安城里还排不上号,若不是有一个太子妃妹妹,诚郡公府早就泯然于长安众多勋贵之中了。所以武元庆又蠢蠢欲动了。
小相氏一个没注意,武元庆就去点了“炮仗”——他颠颠儿地去找杨氏说,美其名曰是让宜乐进东宫帮衬太子妃。
就算杨氏近年来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了,可是脑子还是比武元庆要灵光。再说了,就武宜乐那样子的,别说是帮衬元华了,回头得了势不咬元华一口都算轻的。打量着自己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
杨氏几乎要一口啐到武元庆的脸上去了。
武元庆也是三十多的人了,被继母这么狂喷,面上很是难看——他常年不来后院给继母请安,今日还是带着宜乐一起来的杨氏院子。结果在自己女儿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人!
哎哟,武元庆能干出这样的事也是堪称奇葩了。
等到小相氏收到下人报来的消息的时候,杨氏已经和武元庆吵得不可开交了,间或还有自己那被夫君惯坏了的次女在旁边煽风点火:“爹,咱们不用来看人脸色,叫娘带我去东宫小郡主满月或者百日宴,凭女儿的相貌,不需要别人……”
看来不只武元庆无脑,深得武元庆宠爱的武宜乐也是个脑残。
小相氏恨不得去把自己的蠢夫君和笨女儿的嘴都给堵起来——这哪里是求人办事儿的?分明是来结仇的!
这么一闹腾,武家有意再送女儿去东宫的消息就传开了——诚郡公府邸可不比东宫,就算小相氏是个能干的,也不能把郡公府经营的滴水不漏。
长安城里的人家纷纷侧目——太子妃有这样的娘家,还真是倒了大霉了,不过东宫这许久都没有新人进去了,咱们还是可以观望一下,如果武元庆那样的人都能把这件事办成了,自己家适龄的小娘子,未必不能去争一争太子良娣、良媛的位子!
等到这一出闹剧传到“坐月子”的太子妃耳朵里,武颜皱着眉头想了好久,才想起来那个武宜乐貌似是个挺骄纵的?还真是心大。不过这样的娘家,自己还真是指望不上,不仅不能增加助力,还要给自己拖后腿,和前外戚长孙家根本就不能比。
因为太子长女的满月就在元宵节,李世民大笔一挥,就大办一场吧。
有心之人都把目光瞄准诚郡公府,结果却大失所望,诚郡公府女眷就只有杨氏和小相氏出席了。虽然杨氏对着她大儿媳小相氏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不过和众人设想的那样可差得远了——看来武元庆也是个不顶用的。
没错,小相氏力挽狂澜终于搞定了自己的猪队友,虽然手段不够光明磊落——给自己的次女下了泻药。虽然为娘的这样子有些心狠,可是拉肚子总比没命要好吧?小相氏实在是受不了那一对异想天开的父女了。
到了东宫,看到刚出月子的太子妃,小相氏心想,自己的二女儿怎么比得上风华正茂、气度雍容的太子妃?几年下来,太子妃身居高位的那通身气派就不是一般女子可比的。
虽然没能看到一场好戏,不过长安城的那权贵女眷们还是围着太子妃叽叽喳喳说得热闹。
面子上的话大家都会说,有人夸太子妃出了月子身子还是这么轻盈、有人夸太子妃肌肤如玉,比生孩子之前更细腻了、也有人夸本日的主角,小郡主是个美人坯子,和太子妃长得一模一样,将来定是个好福气的……
武颜游刃有余地应付着,间或飞一个眼神去自己娘家来人那里:看来大嫂还是个清楚的,有她这么一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