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全面征服者>第134章 暗谋

随着时间到了5月中旬的时候,日不落帝国已经将西北大陆所有沿海地区全部收归帝国所有,将稍微磨热点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转,开始整顿改造起西北大陆沿海地区之后,日不落帝国再次获得了两个庞大的新领地。(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

第一处是以约克领往西大陆方向,共由9座城市,3座悬崖城堡,20多处城镇与村庄整合而成的,以奥尔斯公国原首府、如今被命名为新奥尔斯为领地行政中心的奥尔斯领,目前次领地由于地靠米沙尔帝国,所以此领地靠近内陆区域属于高山地带,而且一般领地内那些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山都米沙尔帝国内部地域一样,属于常年积雪地区。

这样的情况完全是给了这处新成立的领地一处抵御内陆敌人入侵的天然屏障,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原西北大陆中最为好战,有着“和平搅屎棍”外号的米沙尔帝国一直没有把对外扩张的方向转移到奥尔斯领这里。因为这道屏障之间直到日不落帝国接手了快半个月了,也没有在此之间修建出任何一条黄泥路,更不用说什么石道了。没有道路,连能让牛车行走的山路都没有,群山之中只有比蜀道还要难走的悬崖峭壁,也难怪米沙尔帝国对奥尔斯领没有兴趣。

米沙尔帝国没有兴趣,但这不代表着日不落帝国对这块领地没有兴趣。首先,虽然产量比不上约克领,但奥尔斯领内同样生长着日不落帝国的高等战略支援——紫衫木,其次奥尔斯领内的皮革与木材产量也很高,而在其领地内所属对内陆天然屏障地域中雪山里,也蕴含着丰富的铁矿,甚至一些由帝国民部所指派的探矿在铁矿的附近还发现了一些宝石矿,虽然数量不多,但个头很大,最小的也有一个人脚的大拇指那样大,而大的甚至相当于人的半个拳头。

而日不落帝国所获得第二领,是以约克领往北大陆,由6座沿海城市与一座内陆堡垒所形成的波顿领,而作为这个领地的行政中心,正是建立在波顿领内陆区,马尔斯帝国边疆沿线上一处起伏山丘之间的波顿领,也是原来附属与马尔斯帝国里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小王国。之所以选择这处堡垒做行政中心,理由只有一个:波顿领是除诺丁汉领外,第二个发现沥青存在的领地,而波顿领内所拥有的沥青存储领是诺丁汉领的5倍,而作为燃烧木桶的原材料,这种战略武器只有在军部人员的眼皮底下才能生产。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获得这两领地对日不落帝国产生出所有好处中的一部分而已,但要说到哪个好处最重要的话,那定然不是上述的好处。其实日不落之所以想要建立这两个领地,除了战略需要、资源需要外,最主要的是在贸易方面,因为随着这两处领地建立,也就代表着,日不落帝国与北大陆西大陆之间的陆路贸易正式开启。

陆路贸易的移动速度或许比不上海路贸易,但相比起海洋中变化无常的天气,1年中只有四季变化的陆路确实比海路要安全的多,而且相比起海路贸易,陆路贸易所流通的货物数量也要多得多,或许这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使得日不落帝国现在所出口的商品在北大陆与西大陆的价格会下调一下,但这些流逝的利用会立即被数量上所带来的利用所取代,而且想纸这类的商品,虽然在未来几年的价格会直线下降,但随着纸这种产品进入其他地域的千家万户,那些其它帝国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纸这种必须品,就像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盐一样,到时候就算日不落帝国再次将纸的出口价格提高,那些帝国最终却只能一边在嘴吧上掏出跟多的钱来买这些生活必须品。

而在另一边,当日不落帝国的系统平民在为其伟大的统治者歌颂,歌颂孙林又为伟大的日不落帝国增添上两处新的领地,居住在西北大陆沿海区的原住民开始接受日不落帝国的文化,并学习基督教教义,在日不落帝国海域3岛屿领以定居下来,并在前1个多月的时候完成春耕的兰斯特人投入帝国建设时,在华沙联盟的首都中,来自马尔斯帝国与米沙尔帝国的使者,正在华沙联盟总部与华沙联盟所派来的代表进行交谈。

“对于日不落帝国的这次行动,我与米沙尔帝国的使者,都希望知道你们华沙联盟的想法。”坐在圆桌右边的一名身穿着马尔斯人特色服饰的中年人,望着坐在圆桌正中间的一位年轻人问道,这样年轻人的样貌其实并不陌生,如果让这个月初刚刚晋升为日不落帝国的外加部副部长艾登来辨别的话,艾登一定记起,眼前这位年轻人正是上次3势力使者来访时,华沙联盟希望其留下充当华沙联盟与日不落帝国暂驻友好使者,但最终被鲍比将军回绝,先前在前来时因为躲在华沙卫队之中而没被孙林发现的那名与中年将军交谈的年轻人。

“呵呵,我们华沙联盟所有议员,与3王室成员在先前的讨论大会上,一致认为,作为《西北大陆和平共存》条约的4名遵守者其中一名,我们华沙联盟是不会加入此次你们两大老牌帝国的行动。”

“也就是说,你们华沙联盟不准备加入此次西北大陆势力,对日不落帝国的宣战的行列中了……………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对日不落帝国宣战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如果我们对日不落帝国宣战的话,我们华沙联盟与日不落帝国之间所签订的贸易协定就会结束,这其中所损失的利益可不是


状态提示:第134章 暗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