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全面征服者>第174章 外号“暴雨”

没有燃烧木桶的爆炸声,也没有守城巨弩钢制零件的撞击声,有的仅仅是淹没在吵杂人海声中陶瓷碎裂的响声,但就在发出这一群微弱的响声后密集的华沙军队中突然多出了数十个橘红色的火团,庞大的火团瞬间将周围十几位铁甲重步兵吞没,凄惨的叫声立即响遍整个战场,但这还只是开始。(本章节由友上传)

作为焚尽一切的火焰,就是对于现代那些身穿无缝隙防爆服的士兵都拥有极强的伤害,往往连一枚高爆手雷都炸不死的防爆士兵会被一枚燃烧弹搞得狼狈不堪,所以跟不用说眼前这些身穿重型铁甲的华沙人了,在希腊火的侵蚀下,这些华沙士兵终于尝到了地狱般的痛苦。生不如死般的刺痛让他们本能的跑向周边的战友进行求助,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只会将死亡散播的更快。

大部分士兵都无情的避开,因为经历过血与泪洗礼的老兵都知道,眼前这些火焰都已经烧得铠甲内部的士兵是不可能有活下去的希望,就是点着他们的不是希腊火也一样,因为要像就他们就必须解开铠甲,而在解开铠甲的期间,这些被烈火侵蚀的战友足以被烧伤十几回了。当然还是有些脑袋秀逗,或者说是心地善良的新兵(老兵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因为老兵坚信的原则:是在两人其中一人必死的情况下,老兵心中的想法永远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上去抢救这些士兵,但还没碰到这些老兵的身体,那些燃烧的火焰就如同有魔力一样突然黏在了这些新兵身上,并立刻扩散开来。

虽然是新兵,但在参军时就经过系统性学习,学会许多应急事件处理方式的他们立马趴到地上乱滚,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最好最快能将自身身上火苗灭掉的方法,但前提是这些火焰是普通的火焰,但问题是华沙士兵们所沾上的火焰就不是普通火焰,而是希腊火。

这种与沥青、汽油一种特性的火焰不是水或是在地上打滚就能快速灭掉的,就连研发出希腊火的学者也告诉孙林,目前唯一能将席腊火灭到的方法,只有将火焰周围所有易燃物全部隔离开来这一种办法。

如果说这种火焰打击是噩梦的话,那么这个噩梦才刚刚开始。其实掷罐弓这种守城武器威力并不强,此次之所以能做到每个陶瓷罐能杀死10多人,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华沙人对火攻完全没有准备,因为他们不相信这片焦土上还能在燃起一个火苗,而且华沙人此次正与下方的马尔斯人对垒,马尔斯人在体质上比华沙人要强,而华沙人要想弥补这一点就需要列阵来打,而最有效的就是盾墙与密集阵型。如果华沙人之前有做好火攻的对策,并将阵型拉开点话,这些陶瓷罐一次最多也就只能干掉两三个。

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符合孙林的意愿,甚至在检测完掷罐弓威力后孙林甚至有打算不批复这种守城武器的批量生产方案,只是想将其作为后备守城武器来使用,但研发这个武器的学者再提出掷罐弓另一种特性后,孙林就毫不犹豫的签下这份批量生产掷罐弓的方案,而掷罐弓的另一种特性就是:掷罐弓的射击平率是是弩的3分之2,也就是说掷罐弓的射击平率要比滑轮弩还要快上一些。至于原因十分简单,在拉线瞄准上掷罐弓与滑轮弩的速度是一致的,但掷罐弓却不需要向滑轮弩。乃至改良钢制蝎子弩、配重投石机、重型扭力投石车那样,要将弹药装填到皮革带、射击槽中,仅仅只需要工程兵们握着陶瓷罐带着皮带一起向后拉在放手就可以了。就因为这样,掷罐弓在日不落帝国与其敌人口中又有个外号叫“暴雨“意思是这种武器一旦运转起来,其攻势就如同暴雨一般猛烈。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掷罐弓是迫击炮、榴弹炮的始祖,但跟多的日不落帝国学者认为掷罐弓应该是未来机关枪、半自动步枪的始祖,谁叫这东西的攻击平率太快了呢?

仅仅停顿了不到5秒的时间,当那些日不落帝国工程兵正准备将钢制标枪放入改良钢制蝎子弩射击槽中时,那些罐口着火的陶瓷罐再次从城墙上飞出砸在了华沙军中,不过脑袋死机,还在想着前面那些身穿重型铁甲,连复合弓手箭矢都不怕的华沙卫队成员为什么会突然死亡的华沙人,直到这些陶瓷罐飞出了3轮后才反应过来。

“是日不落人的恶魔武器!他们派出援军来打我们了!”

“那是蝎子弩!能将攻城塔挡板都射穿的蝎子弩!我们铠甲绝对无法抵挡!”

“快逃啊!日不落的魔鬼大军来了,那些吃人的怪物战士(应该是指那些兽人战士)会把我们骨头连铁甲一起咬烂!”

……………….

从进入西北大陆到扎根西北大陆,从覆灭兰斯特帝国到两线大败马尔斯、米沙尔帝国联军,从攻陷威尔科特堡到骑兵屠戮华沙联盟后方,日不落的军队不但在西北大陆人的眼中树立起了一个不败的神话,同时也树立起了一个恐怖谣言,吃人肉喝人血什么的都是开胃菜,日不落的士兵在西北原住民母亲的口中做到了制止小孩哭啼的最佳方法,只要某个母亲一说将你交到日不落士兵的手中,所有小孩立即变成3好学生。当然只有军人才知道,日不落的士兵到底有多么的恐怖。

虽然华沙军队的高层不愿相信日不落的军队会加入这场战斗,但城墙上蝎子弩的独特造型却将一切华沙人幻想全都打消,至于城墙上另外一种武器,和己方军中频繁出现的火团,众华沙将


状态提示:第174章 外号“暴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