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8月份的时候在拉萨的一家青年旅社找了份义工的工作。这还是托之前的静姐帮忙才找到。张纯暂时不想回去,在这个慢节奏的城市再好好待一段时间再说。
平日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工资没有多少,一个月包吃包住才不到1500。张纯对于钱的概念不知道是不是随着出来的时间越来越久开始变得不想以前那么在乎,只觉得够用就好。
每日上午收拾好床单和打扫好卫生后,下午张纯一般待在大厅收银台晒晒太阳发发呆,有时候找本小说一看就一下午过去了。有时候也会和店长骑着他那小毛驴去接找不到地址的住客。夜晚在拉萨来的很晚,拉萨的天空常常要等到9点左右才完全黑下来。有时候张纯坐在客厅听着旅客吹着他们的牛b,说着他们各自的故事。和一些常住的旅客混熟,在张纯不忙的时候,张纯经常被他们拉着喝喝啤酒,或去外面野炊露营吃烧烤。把自己的生活频率完全调到和这座城市同步后,张纯时常恍惚,觉得若是这个世界有一个会是自己最后落脚和随时等待自己的地方的话,那便是眼前的这座‘日光城’了。
随着旅游旺季的离去,客栈的事情越来越少,张纯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因为和店里老板、店长的关系越处越熟,他们对张纯的要求没有像一开始那么严了。张纯常常把周末的两天假期攒起来,等到发工资后经常跑出去玩。拉萨城的各个角落,有名的各个寺庙,远些的景点张纯渐渐都去逛过。
有时候和爸妈联系,除了互道平安,张纯没有被要求更多。爸妈或许知道不等张纯散完这次心,张纯回来工作,可能还是不会安分下来。索性让张纯这次好好过一次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言语中对张纯的终身大事还是透露出一些焦急。
人少的时候,西藏很多的旅游景点另有一番滋味。少了大量的游客,当将自己置身于各个美景时,平日喧闹的环境因为安静下来,内心的那份平静更好的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那种体会是妙不可言的。张纯记得后来有次去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情景尤为深刻。
日喀则民风淳朴,藏民以农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相比前藏,后藏比较贫穷落后。扎什伦布寺在后藏日喀则境内,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扎什伦布寺可与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也是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
扎什伦布寺自四世班禅喇嘛之后成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后经不断扩建,才逐渐成就铜佛高耸、金碧辉煌、雕刻精美、壁画生辉的宏伟建筑,并成为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已入秋的西藏,看着僧人穿着的黄色斗篷,鲜艳的僧袍与特色的宗教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彼此相得益彰。张纯内心充满安静平祥。张纯慢慢走在蜿蜒在寺庙围墙外的尼玛山南坡的长长转经道上,就着暖暖的阳光,闻着淡淡的藏香,倍感惬意!
因为游客的减少,除了三两个僧人便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信徒。静谧的环境里,张纯逛的忘了时间,也不知道转到了什么地方。
直到在一片寺庙背后,山坡上的一块空地里,当看到一些细小的骨头和远处巨大的秃鹫时张纯才猛然发觉不知不觉居然走到天葬台。西藏其实有很多天葬台,基本每个寺庙附近都有。只是平日里人多的话,因为有人看守,一般人很难走到附近。
在西藏待久了,张纯知道西藏的丧葬方式是按级别分的,有塔葬、火葬、天葬、树葬、土葬、水葬。塔葬在西藏是最高级别的丧葬方式,只有历代班禅大师和喇嘛才配有塔葬的资格。官员、贵族则选择火葬,藏民则最向往的丧葬方式就是天葬。
在西藏,天葬则是每个藏民死后最向往的归宿。死后能够上天葬台进行丧葬仪式,是他们一生的荣耀。在人死后,家人一般不会啼哭,请来僧人为死者超度,然后择日由背尸者一路念经背上天葬台交给天葬师(一般都要在黎明前进行)。天葬师在天葬台上燃起桑烟召唤秃鹫,他一边念着经文一边把死者的身体按照顺序分离、切块、骨头捣碎拌上糍粑,然后让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秃鹫来啄食被分解的尸体。死者家属一般要陪在天葬台,目睹整个天葬过程,尸体被秃鹫啄食的越干净,他们就越满意。
可不知道是不是使用时间太久,终究还是有些细小的骨头剩下。看着日头慢慢西下,张纯觉得还是早早下山比较好。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张纯被一位僧人发现,本以为会被劈头盖脸的骂一顿。可是那名僧人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直直的看着走下来的张纯。张纯边走边脑子里想着用什么理由好敷衍解释一番,硬着头皮慢慢的朝正在的前面路上的僧人低头走去。
和僧人交错而过的瞬间,张纯侧头偷偷瞧了眼僧人。本做好准备挨一顿骂的张纯发现僧人只是注视着慢慢走过的自己。回过头加快脚步,张纯决定赶紧离开。不想僧人突然喊住张纯。已经走过的张纯顿了一下,想了想还是头也不回的赶紧跑开。
小跑一段路便气喘吁吁的张纯停下脚步抬头回望下在身后有段继续的僧人,发现那名僧人还在看着自己。仔细看了一下,似乎不像是要骂人的样子,倒像叫住自己有什么事要说的感觉。张纯回身摇摇头,在这个陌生没熟人的地方还是不要惹什么事好,想想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