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混在皇宫当侍卫>第189章 军情

葛岩对于天机阁那边的财富,都是抱着散养的心思来的。那边赚来的钱,那边花,只要天机阁能够自负盈亏,然后还能有经济实力不断的壮大势力,对于葛岩来说,就已经是赚到了。

葛岩如今主要的经济实力,其实都已经转移到了西宁国了。

这里才是葛岩主要的巢穴所在。孙伯伯和叶伯还有玲儿雪儿,都是绝对可以信赖的人。外加上七八万天机阁最核心的成员在此,人才济济,不缺乏人手的情况下,西宁能够发展如此迅速,也就合情合理了。

最关键是,葛岩早就料定大魏国和大辽国有一场巨大的混乱,所以在西宁建国开始,就一直设立粮仓储备,这么长时间,一直进行疯狂的屯粮行动。

如今的西宁国,粮仓爆满,囤满的粮食足够整个西宁国运转三年有余。

这些粮食的价值,都已经接近了一千万两。战乱之际,有粮的地方就有力量。

之所以这么多的富商贵胄愿意待在西宁,也是因为听说西宁粮食充足,军力强横。

他们待在西宁,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也不用担心战乱被人杀了。

可是这些人既然来了西宁,自然是带着全家的细软过来了。想要在西宁居住,租住房屋,吃穿用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钱。

非常时期非常价格。这些富商贵胄的银子自然是花得如同流水一般,毫无疑问,这些财富,最终都会流向葛岩的西宁王府。

有钱有粮,葛岩最直接的事情就是招兵壮大实力。

幸好之前孙平海一直都在不断的执行着葛岩的强军政策,自从吞并了大辽国十座城池之后的大半年。孙平海吧西宁的军队数量,从十万人,一下子膨胀到了如今的三十万人了。

除去必要的防御力量,足足有十五万军力,可以投入到扩张之中。十万的军队,对于大辽国两百万大军南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葛岩对于这支军队很有信心,他到了西宁的第一时间,就是阅兵和练兵。

之前就有孙平海倾尽精力的训练,此时的西宁军战斗力绝对不在大辽国正规军之下。

葛岩回来以后,并不急于发动战争,而是继续韬光养晦,每天高强度的进行练兵。

从军纪、作战实力、作战工具器械、装备物资,全方面对西宁军进行加强。

西宁军拥有很完善的军饷制度,外加上赏罚分明,升迁的路宽广无限。几乎每一个西宁军成员,都是极为的忠心,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赚取功名,然后出人头地。

葛岩一直坚信,利益是捆绑一个集团的最好东西。一切理想和希望,其实都是泡影。

葛岩是一个实在的人,这些西宁军,自然也是对葛岩极为忠诚。

与此同时,葛岩每一天都有大量的飞鸽传书,从四面八方朝着葛岩在王府的书房书案上汇聚。

如今的西宁城,自从成了西宁的都城之后,也成了天机阁的总部,这里是天机阁的讯息枢纽,无数讯息都要在这里汇聚,不管是有用的没用的,然后再通过天机阁庞大的商业体系,再将这些讯息找到合适的买主。

如今的天机阁除了经营实业和商业之外,卖讯息依然是它的主业。

越是战乱的时候,这些讯息往往越是值钱。

葛岩如今的书案上,就是大辽国和大魏国交战的而一切真实情况。

此时的葛岩,甚至是大辽国的皇帝和大魏国皇帝魏佶,都没有他了解前线发生的事情。

这些讯息,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康王魏构自从放弃了十三城之后,一路直奔秣陵城而去。回到秣陵城之后,皇帝魏佶不但没有怪罪他,还真的将允诺给魏构的太子之位大张旗鼓的给了他。

原因很简单,如今兵荒马乱,或许只有确立储君之位,对于大魏国的军心稳定才越有利。

此时的众多皇子,似乎真的没有人可以和魏构竞争了。梁王此时龟缩在家,甚至大门都不敢迈出来。至于那赵王,受了中书令王甫国的教唆,如今已经彻底的偃旗息鼓,居然去了云南州那边,当起了闲云野鹤的藩王。康王魏构的这个太子之位,简直就是实至名归。

魏构回到京城,自然有岳灵尊和蔡奢辅助,葛岩倒是无需担心他。

第二点,大辽国的南侵大军,一路上可谓长驱直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大魏国也并不是没有抵抗,足足组织了三百万的狙击军队,北上进行拦截。可是在十三城一战役,足足伤亡了三十万人。

紧接着在江北州府的防御战,又损失了五十万人。

然后就是秦凌关,双方血战,大魏国再次丧失六十万的主力。

前前后后,损失了接近一百五十万的军力,对于大魏国而言,绝对是伤筋动骨。

战争从来都是双刃剑,大魏国损失惨重,大辽国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大辽国两百万大军南侵,如今只剩一百一十万军力了。

大辽国似乎铁了心要让大魏国吃到苦头来,居然又抽调了全国军力,再次增加了六十万的军力。

疯了!整个大辽国真的是疯了。

不过依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大辽国的疯狂,或许有他的道理。关键是大辽国牺牲了这么大,确实也捞到了足够的好处。

不光顺利收复了十三城,还顺势一路南下,足足斩获了大魏国四分之一的领土。一共一百三十余座大小城池。

此时的大魏国,已经是战火连绵,全线沦陷之下,


状态提示:第189章 军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