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巴布亚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立场,但是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有时候又会远东问题上表现出些许的“绥靖主义”,这从当年暹罗(泰国)的政变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日本支持政变一方,并终使暹罗政府完全倒向中日两国一边,可是,那时候,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除了外交抗议之外,并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似乎可以看出两国远东政策上的摇摆。
但是英法两国的底线到底哪里?如果中国与日本一样,直接采取军事行动扩大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英国、法国会不会也像巴布亚危机中那样操纵国联采取强硬立场呢?而美国是否也会加入这个制裁阵营呢?
直接攻击英国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这肯定会与英国陷入战争,但是问题的关键不这里,而法国、美国的态度,尤其是美国,自从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美国已经开始加强军备建设,美国非常关心东南亚地区目前的微妙形势,考虑到“历史上”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立场,赵北不得不担心与英国的冲突可能招来美国的干涉,而且日本的海军力量能否有效利用,目前还不能十分肯定,毕竟,日本的投机心态非常严重。
如果要与英国开战,就必须快战场上取得全面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国政府谨慎行事,同时也可以促使日本下定决心攻击澳大利亚。
所以,一旦试探出英国的底线,赵北将决定是否立即投入对英国的战争,毕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自从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英国政府的主要注意力就被牵制到了那场战争中去,而且,现英国的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国王陛下也正因为婚姻问题而将英国政府弄得狼狈不堪,上下离心。
英国政府可能香港的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是也可能因此而与中国的关系加恶劣,无论是哪种情况,赵北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行动。
高傲的英国政府是否会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法国政府是否会坚定的站英国政府一边?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历史被赵北篡改的面目全非,赵北已不可能有效的借鉴历史经验,现的他,必须依靠他真正的判断力和领悟力,实际行动中一点一点的试探英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底线。
夺取英国东南亚的势力范围,终肯定需要武力的介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问题于,由谁来打第一枪?赵北非常希望日本先打第一枪,而日本政府则希望中国先打第一枪,双方都暗中操纵,都希望对方为自己充当火中取栗的角色。
当初赵北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日本领到的角色就是这个“火中取栗”,赵北希望利用日本,而不是被日本利用,毕竟,国际交往准则中,“正义公理”也是存的,虽然只是一片遮羞布,可是毕竟还离不开,要想消除英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不仅需要足够的实力,而且也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赵北制造“中英香港纷争”,就是为了寻找一个体面的战争借口,到时候扛着一面“收复国土”的旗帜打一场东南亚争霸战争,这才叫师出有名,对于国民士气和军队士气的提升非常有利。
当年,赵北之所以不急着解决香港、澳门的主权归还问题,主要的战略着眼点就这里,刻意的留下一个由头,一旦以后需要的时候,就利用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战略尾巴”,是让赵北揪的,相同意义的“战略尾巴”还有那个远东共和国,以及兰芳第二共和国,不过目前看来,这两个“战略尾巴”似乎还用不上。
赵北的谋划,总参谋部的那帮大佬也都赞成,不过,具体的实施细节上,总参谋部内部存分歧,蓝天蔚是“稳健派”,主张慢慢前进,蒋方震是“急进派”,主张利用英国经济萧条的大好时机一举吞下英国东南亚的几块殖民地,马来亚、缅甸就是蒋参谋次长看中的猎物,这一点上,他的主张倒是与沈鸿烈有几分相似。
也正是这种内部分歧,使赵北的立场加摇摆,总参谋部统一意见之前,他还是决定等待,等待外务部那帮人试探出英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底线,同时也通过驻美大使试探美国的立场,至于德国、意大利那边,他也派人接触过,让他一点也不意外的是,德国元首和意大利领袖都与日本军部一样,急切的盼望着中国打响对英战争的第一枪,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外交特使表示了“谨慎的支持立场”。
光是“谨慎的支持立场”是不够的,一旦中英开战,谁也不敢保证那位德国的元首不会跟英国政府做一笔秘密交易,毕竟,“历史上”的那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是有“前科”的,英国并不是德国元首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