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217章 拆猪圈(上)
吃外国盐了!川盐为何败于洋盐?我看来,原因不过有二:其一,规模不足,四川虽有坐拥数口甚至十数口盐井的大盐商,但和外国盐商仍差得远,就是淮扬盐商也比不过;其二,四川虽有火井,但火井有旺有欠,有些盐场还没有火井可用,熬盐就靠火烧,一则费时费力,二则滥采森林,糜烂地方,洋商是用机器制盐,所需不过煤炭、电力而已,这熬盐成本自然低得多,因此才得以大举侵入我国盐岸,不要说川盐,便是淮盐也是斗不过洋盐的!”

听到总司令的话,场盐商深有同感,四川虽不及沿海开化,但盐商们并不缺少见识,洋人机器制盐的说法众人也略有耳闻,也曾有人试图模仿,但无奈技术力量匮乏,又有同行拆台,结果这洋法制盐只能停留纸面上,至于“规模”一说,倒是有些鲜,大盐场盐价低于小盐场盐价这也是事实,不由众人不服。

但如何改?这事恐怕只能依靠官方力量了。

赵北侃侃而谈:“其实赵某的意思也就这两方面,要想使川盐行销各地,就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熬盐法,一边购买机器,以机器制盐,一边整顿盐业,整合资源,化小盐商为大盐商,扩大盐场规模,只有将所有的盐井、火井合并到一起,才能有效的利用四川的盐业资源,并降低制盐成本。”

听到这里,众人又一次哄然而动,礼堂里顿时叫得震天响。

“总司令,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以后咱们小盐商就不活了?”

“总司令,何谓‘大盐商’?何谓‘小盐商’?两者如何分辨?论财势,还是论井数场数?”

“盐井、火井分散各处,如何能够合并到一起?”

“盐场合并到一起,并用机器制盐,这就用不了太多盐工,许多盐工必然会失业,谁给他们饭碗?”

现场的大小盐商七嘴八舌的发问,一些自认是小盐商的缙绅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就差嚎啕大哭了,哆哆嗦嗦的去摸手帕擦眼泪,等摸出来一瞧,却是银票、支票,顿时是悲切,明明是来巴结总司令的,可没等掏银子报效,人家却已经给自己挖好坑,就等自己往里跳了。

前清的时候官府讲究“杀肥猪”,盐商们斗不过,也就忍耐着,可是现,瞧这总司令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将那“猪圈”整个拆了,众人能不忧虑么?

前来开会的地方军政人物则一旁幸灾乐祸,一些心思活络但同时脑子缺根弦的人甚至已开始琢磨如何联合盐商倒赵了。

当然,还是有冷静的人的,正当众人闹得不可开交时,却听底下一人高喊一声:

“够了!大伙儿别闹了!听总司令怎么说。前头信誓旦旦保证要保护商人,总不能把刚说出去的话再咽回去吧?”

赵北抬头望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挤出人群,走到讲台下,仰起头望着他。

“总司令,鄙人李桐垓,现为富顺商会会长。”那人冲着赵北抱了抱拳。

“原来是李会长,失敬,失敬。前日接风宴没能赶上,实是抱歉得很。”赵北也抱了抱拳,听口音,刚才叫盐商们安静的正是此人。

李桐垓说道:“总司令体谅,富荣盐商也并不都是有钱有势的,有的一家几十口人,就指望一口盐井吃饭穿衣,日出之前就已出城找寻柴薪,夤夜时分仍未歇息,忙碌竞日,也仅仅只得数餐之饱,若是政府收回盐井,只怕这些人就要流落街头了。”

“你说得是灶户,我当然知道他们生活艰辛,这几日巡查,我也去看过他们的井灶,我看来,他们并不能算做盐商,他们其实是盐工。”

赵北点了点头,向众人扫了一眼,说道:“不过,请诸位放心,此次盐政改革,这种灶户并不改革范围之中,只要他们照章纳税,政府允许他们继续经营。”

“总司令的意思是?”李桐垓有些糊涂了,弄不明白赵北到底想怎么干。

“我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将所有雇佣有盐工、辊工的盐商撮合到一起,组建一个大型的盐业公司,发行股票,实行股份经营,按股份收取红利和利润,一旦组建完成,军政府就场征税,而且只征一道税,出了税关之后,无论你将盐销往何地,均不再征税!至于那些单独经营的灶户,也可申请入股,成为公司股东。”

组建盐业股份公司?原来这才是总司令的目的啊。

不过,这是不是一座的“猪圈”呢?

让人颇费思量啊。


状态提示:第217章 拆猪圈(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