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955章 坦克战

第955章坦克战

通过那具车长使用的潜望镜,可以清楚的看见那些迎面而来的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虽然距离还比较远,但是毫无疑问,中国人已经发动了进攻,而且看上去他们是打算与英**队来一场硬碰硬的坦克战了。

亨利中士将眼睛从那具车长潜望镜上挪开,又向侧面的那条观察缝望了望,然后扭过头去,冲着那名正发愣的炮手叫喊了起来。

“别愣着了!中国人冲上来了!准备战斗!准备战斗!”

听见车长的叫喊,炮手终于行动起来,手脚麻利的将那颗榴弹塞进了那门短管炮的炮膛,并“咔”的一声将炮尾栓闭锁起来,然后托起了那门短管炮的炮架,将眼睛凑到瞄准窗上,试图寻找目标。

亨利中士完全相信,那名炮手现不可能瞄准窗里找到任何目标,原因很简单,因为现这辆英国陆军的马克四型坦克的车首是朝着北方的,而中国人的坦克也是从北方冲过来的,所以,这辆英国坦克实际上是正面朝着中国坦克的,但是问题于,这种马克四型坦克没有可以旋转的炮塔,虽然这种号称“西线战壕摧毁者”的马克四型坦克确实拥有两门短管炮,可是这两门炮的安装位置相当特殊,它们并不是安装单独的一座炮塔里,而是分别安装两座炮罩里,并且分别位于坦克的左右两侧,这种布置火炮的方式可以大限度的发挥火力优势,能够同时向两侧开火射击,堑壕战中可以充分发挥火力,但是这种炮火布局同时也限制了灵活性,所以,如果要瞄准目标的话,马克四型坦克必须将车体正对敌方,而不能像中国坦克那样车身不动只旋转炮塔。

现摆亨利中士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这么朝着中**队的坦克冲过去,但是坦克炮不能开火射击,要么现就调转车头,以坦克的左侧正对北方,并停车等待中**队的坦克进入英国坦克的有效射程,然后再开火射击。

经过慎重考虑,亨利中士决定采取第一个办法,即继续向前行驶,等靠近一些之后,再将坦克的车体转九十度,以车体侧面对敌,之所以这么选择,主要是因为马克四型坦克的那两门短管坦克炮射程非常有限,穿甲力也很弱,如果现就调头停车进行炮击的话,很可能无法击穿中国坦克的装甲板,另一方面,如果继续以车体正面对敌进行冲击的话,不仅可以迅速接近敌方坦克,而且也可以依靠马克四型坦克正面的厚装甲抵挡住敌方坦克的攻击。

对于马克四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亨利中士是信心十足的,他曾经欧洲西线战场指挥坦克多次参加过进攻战,他很清楚马克四型的性能,这种坦克可以近距离抵挡住德国反坦克枪的正面攻击,那么,或许也可以抵挡住中国坦克的远距离正面攻击。

亨利中士不太相信那些传言,他认为,中国制造的坦克或许结构上相当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中国的工业技术远不如德国,所以,他并不认同某些欧洲战术专家的意见,那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坦克设计理念代表着坦克的发展潮流,而马克四型这种英国坦克,设计上是非常原始的,注定将被淘汰。

当年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坦克就采用了可以旋转的炮塔,但是英国的坦克设计师却对这种设计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种使用单一炮塔结构的坦克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是虚弱的,一旦炮塔发生故障,或者被敌方摧毁,那么坦克就成了摆设,不能继续作战了,所以,这些英国的坦克设计师就设计出了马克型坦克,这些坦克无一例外采用了两侧炮窗设计,为的就是保障战场上的火力性能,即使一侧大炮不能使用,另一侧大炮却依旧可以发挥作用,将敌方的战壕火力完全压制住。

可以这么说,英国人设计的坦克,其主要作战对象是敌方步兵,而中国人设计的坦克,其主要作战对象似乎正是敌方的坦克,这一点上,倒是与炮兵颇为相似,而欧洲战场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千万别忽视了敌方的炮兵和坦克。

马克四型坦克也是英国设计的后一种车体两侧布置主要火力的坦克,自从法国也决定完全屏弃这吕氏外戚HTTp://92kS/12105/种原始设计之后,英**事部门才终于意识到,他们坦克的设计上走了一段弯路,而这段弯路本来是可以通过借鉴中国人的设计经验而避免的,所以,他们迅速调头,走回了那条中国坦克设计师早就为他们指明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可以旋转的炮塔,而且炮塔越多越好,这能兼顾两种坦克设计的优点。

至于这么多即将退出战争舞台的马克型坦克,英国政府则开始了大甩卖,以极其廉价的价格大批卖给了那些需要战争剩余物资的国家,俄国、秘鲁、智利、巴西,甚至是兴国家波兰,至于那些试图与英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小国,英国政府是慷慨的予以军事援助,塔什干的这些英国马克四型坦克之所以会这么快出现战场上,就是因为英国政府的这种军援政策。

现,亨利中士即将代表塔什干埃米尔国与中**队进行一场正面的坦克战,或许,检验两种不同坦克设计思想优劣的时候到了。

“距离四千英尺……距离三千英尺……距离两千五百英尺……距离两千英尺!”

亨利中士不停的使用潜望镜上的刻度估算着与那些中国坦克的距离,虽然马克四型坦克颠簸得非常厉害,他的脑袋会不时的碰潜望镜上,但是感谢那顶中国式坦克帽,中士的脑袋总算是没有


状态提示:第955章 坦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