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23章【大唐将帅25】
军逃跑,龟兹方面倾城出动,全力追击,韩威很快与曹继叔合兵一处,

转身向龟兹兵反扑,敌人兵败如山倒,狂奔八十里,只得退保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北)。

唐军步步紧逼,诃黎布失毕手足无措,在龟兹都城被唐军攻破的当口,诃黎布失毕向西逃跑,躲避唐军无坚不摧的锋锐。

阿史那社尔让郭孝恪、曹继叔、韩威留守龟兹都城,自己和薛万备等人乘胜追击,不让诃黎布失毕成为漏网之鱼。

诃黎布失毕在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坚守四十天,弹尽粮绝,终于城破被俘。

龟兹丞相那利轻骑逃走,引来了西突厥援军,加上龟兹兵,凑成了上万人的军队,他们杀回了龟兹都城。当时郭孝恪的部队驻扎在城外,只有上千人马,发现敌人的行踪,

不假思索,就入城作战,双方兵力悬殊,那利部又有城内降军倒戈相助,但郭孝恪毫不畏惧,奋勇杀敌,浴血拼斗,与敌人僵持了很久,

最后寡不敌众,与儿子一起壮烈殉国,成了第一位马革裹尸的安西都护,仓部郎中崔义超坚持战斗,等来了大唐援军的入城相救。

曹继叔、韩威所部与敌人殊死搏斗,斩首三千,那利眼见形势不利,出逃后再搬救兵,以图东山再起。万余龟兹兵在那利的带领下,再攻龟兹都城,

这次损失更为惨重,唐军早有防备,精锐部队迎头痛击,八千龟兹兵作了唐军的刀下之鬼。那利再次逃走,却被自己人抓住,向唐军献了俘虏。

单论军功自然无人能出李靖之右,李孝恭军功虽大,但是真算起来不知有多少要算到李靖头上,貌似孝恭同学唯一没听卫公的一次战役被暴扁了排名肯定是考虑了多种因素的,

军功、亲疏、拥立、文臣武将谁先谁后都是考虑因素。长孙和李孝恭排在最前很明显是至亲,功劳又大,追随日久,房杜魏这三个都是极牛的文臣,

排在前面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尉迟排在卫公前面,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排名是李世民定的,这大唐江山是他世民同学的,不是他老子的,

也不是他儿子的,更不是他那俩死鬼弟兄的,谁帮他坐稳的这个位子很关键。敬德同学作为他的亲将那不用说,几次三番救了他的命,

这个附加分很高,玄武门之变更是居功至伟,这些世民同学心里门清,不是单单给他个齐王府就完事,物质精神奖励都少不了。

卫公、英公玄武门干架那会儿可啥都没干,虽然作为军人的操守值得尊敬,

但亲疏之别还是很明显的。看看尉迟扁了李道宗也只不过被训斥一顿就知道世民对他多宠信(当然敬德同学这种糙人肯定不会和谋反沾边也是世民同学放心的一个因素)。

为了报复安西都护郭孝恪的被杀,阿史那社尔下令斩杀了11000多已经投降的龟兹居民,龟兹全国震动,各城相继请降,唐军得男女数万口,大唐的疆界扩张到了今天的中亚,

设置了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四个军镇,控制了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辽阔地区。

西突厥、于阗、安国害怕之下,争着犒劳唐师,“因说于阗王入朝,

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正月,阿史那社尔一手扶立了龟兹的新国王,刻石纪功而还。在攻灭龟兹的前后战役中,

唐军缴获甚多,当时郭孝恪在军中,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他要送一些给阿史那社尔分享,阿史那社尔坚持不受,让风闻此事的唐太宗深受感动,

“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话虽然如此,唐太宗对虎牢之战就跟随自己的郭孝恪依然非常痛惜,龙腾虎跃终黄土,英雄归路在沙场,马革裹尸往往是军人无法避免的宿命。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大唐皇帝李世民驾崩,贞观之治定格为过去的历史。此时,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阿史那社尔请求为李世民殉葬,侍卫陵寝。活人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蛮风俗,颉利可汗死的时候,

就曾有两名部下主动为他生殉,阿史那社尔要以这种方式表明对唐太宗的忠心。即位的唐高宗否决了阿史那社尔的提议,毕竟,当时的汉文化早已淘汰了活人殉葬的风俗。

阿史那社尔升迁为右卫大将军,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又封为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英年早逝,追赠辅国大将军和并州都督。

他的坟墓陪葬昭陵,修建成葱山的形状,以彰显他平定龟兹的显赫战绩,他的谥号是元,在贞观一朝,只有宗室名将李孝恭得到了与他相同的谥号

。他的儿子阿史那道真,曾任左屯卫大将军,唐高宗咸亨初年,阿史那道真担任逻娑道副大总管,与薛仁贵一起讨伐吐蕃军,

却大败于吐蕃的论钦陵,“尽失其兵”,本来按律当斩,唐高宗法外施恩,将他免死为民。

阿史那社尔的征战一生,正是大唐帝国用突厥人以蛮夷制蛮夷的缩影。

这种策略的长处和短处都非常明显,长处是把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成本降至最低,短处是一旦中央政府失去了对雇佣兵团的绝对控制,

就会发生叛离事件,甚至象安禄山、史思明那样起兵造反,险些颠覆整个国家,所以,唐太宗才担心李治担负不起绝对强势的中央政府,

对李治的柔弱痛心疾首。阿史那社尔对大唐皇帝的忠诚无庸置疑,对大唐来说,他是功臣,


状态提示:第323章【大唐将帅2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