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5章【暴风骤雨13】

后来州府两次上奏,要重新任命县令,一次次报上去,皇上都没啃声,压下不论。这一定是因为李君奭还没有适当的位置安排。

后来下面报上来,怀州刺史空缺,宣宗便亲自批文钦定李君奭,补了刺史。因此,宰相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更不要说州府的官员。

当年李君奭做父母官的地方叫醴泉,唐太宗昭陵就在那里。前面说的渭州今在甘肃陇西,唐辖境相当于甘肃陇西、定西、漳县等地。“安史乱后”一度归吐蕃,宣宗大中年间仍归唐。884年治所移平凉,即今甘肃平凉。李君奭后来做怀州刺史的地方,在今河南焦作。此地春秋属郑国,战国属魏地。醴泉属咸阳市,当时都属于京兆。京兆的县令,级别是正六品。刺史,正四品。

一个基层官员,因为偶然的机缘,被至尊天子发现赏识,就脱颖而出,扶摇直上,这就不能算是正常,只能叫做“侥幸”。俗话说,用什么人,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他十分崇拜太宗,记住两句话: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贤。

大公无私

有一个故事,说宣宗性事自律有点极端。有人献了一支女子歌舞乐队,每一个队员都有倾城之色。而其中有一位绝色女子,用“落雁沉鱼”,“倾城倾国”都不为过。可能西施貂婵王昭君这些国色天香都比下去了。宣宗一见倾心,收入后宫,不再群舞,给他独舞吧。倾国倾城之色,谁不加意宠幸?颠鸾倒凤,时时娇嗔,把宣宗整个人都癫狂了,差点迷糊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这样下去,会重蹈老祖宗唐玄宗之辙。于是。断了这一份思念,干脆将她一杯毒酒,赐以自尽。这也太过分了,美不是罪过。何以剥夺人的生命?

宣宗皇帝相当正直,这跟他的祖先唐太宗十分相似。穆宗是宣宗的兄弟,但宣宗之前的敬宗、文宗、武宗都是宣宗的侄儿,宰相李景让对宣宗说,你是他们的叔叔。是长辈。怎么能拜侄儿呢,把他们的牌位迁出太庙吧。在同一个朝代把君王的牌位迁出宗庙,历史上是没有的。宣宗没有表态,他想听大臣的意思。那些大臣坐堂论道,最后不了了之。宣宗知道,君臣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岂能以辈分论高低贵贱呢!李景让马屁拍到马腿上,“时人以是薄李景让”。

宣宗上任后,能做出公正平反冤假错案,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的。

他做事一是一。二是二,错的就是错的,但对的错了,就要纠正。对先朝的冤案进行公正平反,是必须的。他认为“甘露寺之变”,只有李训和郑注当死,王涯和贾餗无罪。虽然他们被处死了,但还是要给他们平反的,还他们一个公正。于是,下诏给予昭雪。他们的子孙也能抬头重新做。

下面一件事,涉及到皇亲国戚,看他如何处理。852年,下诏给大将军郑光所在的县和庄院免租役。郑光是什么人。使这个做事公正的皇上要这样开恩?

有人上书,认为税法天下相等,中外画一。宣宗看了后说,要不是臣爱护他,哪会说这样的话啊!如果政府官员都能这样,何忧天下不理!大家有始有终。共守国政,而且依大臣的话,不能免除娘舅的税收和劳役。原来郑光是宣宗的娘舅。

856年,用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担任京兆尹。历史上评价韦澳做官正直公平。他上任后,许多豪贵敛手,担心被韦澳查处。郑光手下的人横行不法,多年不向国家交一粒粮食。韦侍郎花了大量时间,查实后就把庄吏抓了起来。宣宗在延英殿召见他,他详细地汇报了此人的罪行。宣宗以为韦侍郎会买他的面子,问他怎么处理。他说,当然要法办!如今皇上让他在朝廷任此职,想让他查清京畿(读技)的积弊,要是庄吏多年危害国家,还会得到宽大,甚至担任重要职务,那是皇上的法只用于百姓。他认为这样的话,影响皇帝的威信,他也不敢奉诏。

宣宗说,你要真是如此,只是郑光不要处理,你只管痛杖庄吏,但不打死,可以吗?等于皇帝向韦澳为舅舅讨饶了。韦澳说,可以,等他把事实查清,再放他。宣宗知道韦侍郎已经给他面子了,连连说,行行。在送韦侍郎出门时,宣宗诚恳地说,因为郑光是他舅舅,干扰了办案,十分愧疚。韦澳回府,把那个庄吏打了一顿,督促他交几百斛(读壶)租再放人。

郑光跟宣宗讨论时事对答古今时,应对鄙浅,弄得皇上很不开心。说白了,就是没才干,没文化。宣宗认为他不适合任地方官,便把舅舅从节度使降级为右羽林统军。太后多次当面对宣宗说,你舅舅太穷了。意思是要皇上让他舅舅仍然到地方上去任职,好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皇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依然不听。他认为这样的人下去当地方官,百姓暗无天日,严重影响政府形象,还不如多给他一些钱财吧。

皇帝能做到这样,在唐宣宗之前没有哪一位君王能如此公正无私。韦侍郎能这样不徇私情,也因为有一个公正无私的皇帝。

宣宗无私心,还可以从下面的事知道。

有一个医官想任盐铁补场官。盐铁是国家专卖的,是一个肥得流油的差事。兵部侍郎柳仲郢(读营)说,医官应该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即使要提拔,应该补医官。宣宗认为有道理,赐绢百匹,送他回去。

还有一个医生,一次宣宗胃疼,召来看病,几天就好了。那医生向宣宗求官,他没给,只让盐铁使月给钱


状态提示:第35章【暴风骤雨1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